1.是缺乏感情的表現。 我們可以從嬰兒的行為中清楚地看到這一點, 嬰兒啼哭, 不光光是因為肚子餓的原故, 有時看到大人從他身邊走過來卻不抱他, 也會哇哇哭起來, 目的是引起你的注意, 要你趕快抱他。 這是一種感情需要。
Advertisiment
2. 是一種心理依賴。 有個性、活動能力強、會玩的孩子較少磨人。 相反, 過於嬌生慣養, 樣樣都由父母安排停當, 會使孩子養成離開父母就無法生活的習慣。 這種依賴性反映在情緒上, 就是圍著父母胡攪蠻纏, 甚至被父母罵了一通、打了一巴掌, 反而安穩了。 這種情況正是兒童行為不獨立、內心情緒不安定而採取的一種發洩。 挨駡挨打反而轉移了焦慮, 被動地穩定了情緒。 這就是許多家長常說的"孩子是賤骨頭,
Advertisiment
3. 家庭成員的態度不一。 請注意孩子專找寵愛他的人纏, 也專找態度曖昧、容易妥協的人纏, 因為經驗證明, 他們總是在責駡之後滿足他的要求。
所以要分清情況分別對待。
首先, 要使孩子不纏人, 自己先不要撩孩子。 這一點很重要, 有的父母忙的時候恨孩子纏住自己不放。 但仔細想想, 當你和孩子一樣閑得沒事的時候, 你是否主動先撩孩子呢?許多家長正是這樣幹的, 這反映出你對孩子的感情依賴也夠強的。 這就形成了高興起來撩孩子磨你, 不高興起來又恨孩子磨你。 如果有這種情況, 孩子纏人的情況就說不上改了,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是缺乏與父母的感情交流, 因孤獨而纏人的, 需要父母從兩方面去做, 一是注意安排出時間與子女講話, 增加感情交流;另一方面教導孩子學會自己學習、遊戲, 逐步使孩子感情獨立。 因為要得到好處而纏人, 要分清情況, 應該滿足, 或者認為孩子磨了之後可能同意的事, 要乾脆俐落地早答應;如果是不能同意的事, 從頭到尾態度要堅決, 不給孩子有可趁之機。
以上都是纏人現象和現象的糾正。 要從根本上糾正還取決於對兒童個性的培養。 纏人表示孩子缺乏自立、情緒不定, 改變這種個性的根本出路, 是不要過分保護孩子, 而應培養孩子自立能力, 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