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的分類來講,
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分為閉合式手術及體外迴圈下心臟直視手術。
閉合式手術用於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主動脈縮窄成形術等。
在胸外側切口術中,
患者心臟、肺仍執行各自的功能。
體外迴圈下心臟直視手術又稱心臟開放手術,
為最常採用的方法,
胸正中切口,
劈開胸骨,
術中使用體外迴圈機代替心、肺功能,
將心臟停止跳動,
修補後再複跳,
恢復心、肺功能。
如室間隔缺損修補術、房間隔缺損修補術、法樂氏四聯症根治等等,
目前尚有在體外迴圈機輔助下,
保持心臟仍跳動下進行手術,
Advertisiment
如房間隔缺損修補術等,
更有利於手術後心肌創傷恢復。
除了心內缺損修補、瓣膜成形等手術外,
對於複雜先天性心臟病尚有各種特殊的術式,
往往以發明者的名字命名。
如Rastelli手術,
Fontan手術等等,
以解決右室雙出口、單心室、三尖瓣閉鎖等複雜先天畸形的矯治。
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最佳時間是一個最簡單回答,
又最難回答的問題。
一般來講,
從患兒適應手術能力,
配合術後治療,
不影響學習等方面來考慮,
以3-6歲為最佳,
但一定結合具體疾病、病人具體的情況決定。
有些先天性心臟病必須早期手術,
否則失掉良好的手術機會,
如大的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
由於大量左向右分流,
嬰兒期反復肺部感染伴心力衰竭,
單純藥物治療難以控制,
Advertisiment
往往伴重度肺動脈高壓,
因此應及早完成手術,
一般l歲以內,
甚至小於半歲。
但是2歲以內的中小室間隔缺損,
如果臨床無症狀,
心電圖影響不大,
生長發育正常,
可等到2歲複查以後再決定手術,
因大約30%—40%的膜部、肌都室間隔缺損可以隨年齡增長自然閉合。
雖然目前的心臟手術技術及設備、體外迴圈、麻醉水準都己很高,
但畢竟存在不少的併發症,
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年齡越小,
難度越大,
因此對身體生長發育及心臟影響較小的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小的室間隔缺損及動脈導管未閉最好等到較大年齡手術為宜。
法樂氏四聯症手術最掛年齡3-6歲,
但如有缺氧發作發生,
便無年齡限制。
青紫特別嚴重、肺動脈條件極差者,
Advertisiment
亦可考慮先做主動脈—肺動脈轉流手術,
以提供較充分的肺血流,
促進肺血管發育,
然後1-2年內完成根治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