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兒童學習要培養理解能力

理解, 指的是對任何一件事物的瞭解的能力, 如平時常說:“老師講的我都理解了。 ”理解、判斷、推理能力的發展, 都屬於人類高級認識階段的抽象邏輯思維的發展, 在心理學中稱之為理性認識過程。 人類掌握知識的過程, 必須在理解的前提下進行, 而理解能力是在兒童時期逐漸培養和發展起來的。 在對兒童的教育中, 不斷使兒童的理解、判斷、推理能力與進行抽象思維的自覺性逐步發展起來, 是兒童思維向高水準發展的重要標誌, 是兒童成年後能在各項社會活動中, 在高層次的教學、研究、設計等崗位上進行創造性勞動必須的心理條件和心理品質。

Advertisiment

兒童在學習中, 要掌握知識, 首先重要的是能理解所學的知識。 理解能力, 又是在經驗水準和智力水準的基礎上培養和發展起來的。 在家裡, 父母要利用各種時機有意識地對孩子提出一些“為什麼”, 讓孩子思考、動腦筋, 去探索, 養成從思考到理解、判斷和推理的良好習慣, 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 在學校, 老師必須要求兒童理解單詞的意義、課文的內容等, 而不要讓學生對任何課程都死記硬背。 最好的方法是多進行課堂提問, 讓兒童回答問題, 通過這種方法對兒童的理解能力進行實際的鍛煉。

可以用一簡單的方法來檢驗兒童的理解水準:最低的理解能力是把寓言和童話故事混為一談,

Advertisiment
看不出寓言的意義和隱喻, 理解不到寓言所包含的思想意義或教訓;較高的理解水準是開始能看出寓言中的教訓和意義, 並能把它轉移到人的身上, 只是概括的範圍較狹隘;最高的理解水準就是立即能理解寓言的含義或隱喻, 並能把抽象的教訓意義轉移到人。 還可以從兒童對課文中人物的理解及其因果關係、矛盾關係以及算術應用題的意思等來考察兒童理解能力的發展水準。 兒童理解能力的培養、鍛煉和提高, 主要是通過在學校學習各門課程來完成。 因此, 老師的教學品質與教學方法起著重要作用。

判斷和推理是抽象邏輯思維中正確掌握概念、運用概念, 組成恰當的結論, 組成合乎邏輯的推理等不可缺少的。

Advertisiment
學齡初期兒童, 在理解力不斷加強的同時, 抽象思維也逐漸形成與發展, 判斷、推理的過程也開始形成。 但此時, 兒童的判斷、推理能力還很差, 只有隨著兒童不斷掌握比較複雜的知識經驗和語法結構以後, 才能逐漸發展起來, 因此, 理解、判斷、推理的能力和水準, 不僅與智力水準的高低有關, 也與受教育程度、掌握知識多少有密切關係。 一般在小學三年級後, 兒童才能比較獨立地、有根據地、明確地論證一些事物。 隨著學習的深入, 兒童所學知識逐漸積累和系統化, 到四五年級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才有進一步發展。 在培養兒童判斷、思維能力時, 家長和老師都要注意兒童抽象邏輯思維形成與發展的規律。
Advertisiment
否則, 在兒童尚未具備較為複雜的知識之前, 硬性培養兒童的判斷、推理能力, 將會得到失敗的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