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兒童餵養中經常出現的7個誤區

1、營養在湯裡。 把整只雞、甲魚燉或燒之後只給孩子吃湯, 而“肉”自己吃。 按一般的燉燒烹調, 湯中的營養只有5%—10%, 絕大部分的營養都在肉中。 除非把雞、甲魚燒得像糊狀, 吃“糊”樣的湯那麼還有相當多的營養成分, 但一般家庭中都做不到。

2、水果代替蔬菜。 小兒常有便秘現象, 家長知道多吃些蔬菜可以通便, 但蔬菜口味略澀、纖維長, 孩子不容易接受, 就用水果代替。 客觀上來說, 水果與蔬菜不能互相替代。 水果中的纖維素很少, 維生素C的含量也少, 糖分較多;而蔬菜中礦物質、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成分都比水果多;蔬菜中的糖分含量少。

Advertisiment

3、不吃動物血、動物肝補充鐵, 而用紅棗、赤豆來替代。 缺鐵性貧血是小兒的常見病之一, 動物血及動物肝中含有的鐵劑不僅量多而且吸收率及利用率也高, 但有的家長誤認為“血及肝不乾淨”, 所以不吃, 而以外觀為“紅色”的赤豆、紅棗代替, 誤認為(紅色的食物可以補血), 其實紅棗、赤豆中含鐵量極低, 即使每天吃紅棗、赤豆也糾正不了小兒的貧血, 預防貧血的效果更不用說了。

4、吃蛋黃補血。 蛋黃中的含鐵量雖不低, 但由於蛋黃中的鐵與磷酸鹽結合後, 使吸收率大大降低, 所以吃蛋黃既不能預防, 又不能治療缺鐵性貧血。

5、胃口是恒定的, 每天進入量有一定的指標、完不成硬塞。 小兒的食欲可以出現一些改變。

Advertisiment
接受食物的品種及量應考慮孩子的胃口, 絕對不能強迫。 食欲差的時候少吃些;食欲好的時候多吃些。

6、以奶代替其他食物。 嬰兒5個月還不及時添加輔食, 而且在以後的幾個月內仍舊以奶類為主, 到1—2歲時也不吃其它食物。 其實, 孩子1—2歲後奶中的營養已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需要靠其他食品提供各種營養, 使小兒健康成長。

7、小兒自己吃飯既費時又狼籍, 不如喂他吃。 家長沒有理解到培養自己吃飯的目的及意義, 這好比上學要付“學費”一樣。 付了學費, 學到了知識, 孩子自己吃, 起初可能有點浪費時間及飯菜, 但經過一階段後會逐漸好轉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