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面對即將呱呱墜地的小寶貝, 相信很多准媽媽都會在甜蜜的同時對即將面對的角色轉變感覺茫然, 如何應對才能順利完成從妻子到母親的角色轉變呢?
我個人的經驗教訓是:首先, 准媽媽們需要意識到的是, 在二人世界裡, 我們是受盡千般寵愛的小女人, 丈夫總是願意為我們做出許多改變, 家庭關係順暢, 甚至有時我們會產生一種錯覺:這個家庭裡, 不會有什麼不和諧的音符。
然而, 孩子的出生卻可能打破這種平靜, 因為寶寶的到來, 絕不意味著家裡僅僅多了一個新成員,
Advertisiment
所以, 坦然面對可能存在的家庭衝突, 學習並善於運用溝通解決技能是需要的, 必要時還可在孩子出生前就衝突解決機制約法三章, 這是從妻子到母親角色轉變需要做的第一個準備。
其次, 做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適當向現實“妥協”的準備。
或許我們總是心懷完美情結,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另外, 即使媽媽在孩子出生前為孩子的教養做好了非常精心的規劃設計, 孩子出生後還是會面臨非常棘手的執行問題: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的話, 她的精力將非常有限, 難以同時兼顧孩子的生活和完美的教養;有人幫忙帶孩子的話, 育兒觀念的分歧又可能讓教養理念的落實大打折扣!但這些問題的出現不是做母親的失敗, 作為母親, 只要努力去改變了, 即使結果不是很理想, 也不必為此自責, 育兒本身就是一個不得不與現實妥協的過程。 沒有絕對完美的母親, 母親也要善於接納自己的無力感。 最後, 從妻子成為母親, 個人成長十分重要。
Advertisiment
其二, 如果做了母親沒有強大的內心, 不能接納完整的自己, 帶著對自己的很多不滿去教養孩了, 就很容易把對自己身上一些缺點的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 把孩子身上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方面看成問題。 比如, 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內向性格非常不滿, 看到孩子不夠活潑開朗就受不了, 事實上, 孩子的性情往往是先天氣質類型決定的, 無所謂好壞之分,
Advertisiment
高爾基曾經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 這是母雞都會做的, 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 的確, 母親的角色雖然偉大, 要扮演好絕不輕鬆。
做媽媽的如果不有意地進行準備, 教養一個好孩子是難上加難的。 那麼, 如何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媽媽呢?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過來”的體會談兩點建議。 首先, 稱職的媽媽要給孩子做自己的機會, 幫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雖然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 但從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 她就是一個擁有獨立生命的個體, 有著不同於我們的生命軌跡,媽媽不能處處都要求他按照自己期待的節奏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制於先天的遺傳基礎、家庭教養環境和個體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不是我們的意志,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很容易人為地規劃孩子的成長,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學這學那,甚至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去比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難以按照自己的身心發育節奏成長,難以成為真正的自己。
稱職的媽媽會尊重孩子
本身的優長劣短,因勢利導,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長大,而不會做太多橫向的比較。孩子有發展的需求,稱職的媽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資源支持,鼓勵孩子從興趣出發,甘為孩子成長的輔助者而非設計者。其次,無條件地愛孩子,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稱職的媽媽,不會因為孩子的某個優點而愛她,亦不因孩子某方面做的不好而嫌棄他。孩子考的好了,是媽媽最愛的那個小孩,考的不好了,還是媽媽最愛的那個小孩。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無論自己是什麼樣子,媽媽都是跟她一起的,會堅定地與他一起面對成長的快樂與痛苦,有了這樣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他就不會為失去媽媽的愛而焦慮,也不必整天想著怎麼討好媽媽,這樣,他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和內部世界的探索,更有勇氣去獨立地面對外界的人和物,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快樂成長。最後,加強營養保健、心理、教育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醫學保健常識:說的苛刻一點,我個人認為,這類知識應該成為母親的“上崗證”,因為我相信各位母親都和我一樣,最大的願望是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最好永遠不要生病。當然,孩子生病了,我們可以去看專業的醫生,但醫生只能解決一時的病痛,要想讓我們的孩子獲得長久的健康,還要靠曰常的保養。所以,媽媽在維持孩子的健康A面,任重而道遠,如果不具備相應的護理知識技能,難免造成各種遺憾,比如,讓孩子生了不該生的病,吃了不該吃的藥,打了不該打的針等等。所以,有意識地學習些兒童保健護理知識非常必要。發展心理學知識: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心理發展規律慢慢展開的過程,總有一些特定的“生命密碼”,決定孩子在什麼月齡什麼年齡表現出什麼行為,出現什麼心理現象,比如一歲半左右幵始容易發脾氣,兩歲左右開始喜歡護東西等等,如果媽媽不瞭解這些“密碼”,就很容易在遇到這樣那樣的正常問題時,將其視為“異常”而焦慮,而事先瞭解一下發展心理學知識,則不僅可以讓母親對孩子每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有所準備,而且可以讓母親在孩子出現某個特定心理或技能的敏感期出現時為孩子提供適合的教養支援,讓孩子的發展事半功倍。
教育常識:教育不是狹隘的智力開發,還包括行為習慣和興趣的養成,而且後者更為重要,所以,即使我們不那麼在乎孩子的智力發展,也不能回避教育的責任。另外,由於孩子不是小大人,有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應通過教育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我們不能僅僅有愛的本能,還要有愛的智慧,這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常識。比如,孩子愛問各種為什麼時,如何應對?孩子不愛學習,如何引導才能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等。
有著不同於我們的生命軌跡,媽媽不能處處都要求他按照自己期待的節奏成長,因為孩子的成長,主要受制於先天的遺傳基礎、家庭教養環境和個體的身心發展規律,而不是我們的意志,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很容易人為地規劃孩子的成長,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學這學那,甚至喜歡拿別人家的孩子去比量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難以按照自己的身心發育節奏成長,難以成為真正的自己。稱職的媽媽會尊重孩子
本身的優長劣短,因勢利導,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成長節奏長大,而不會做太多橫向的比較。孩子有發展的需求,稱職的媽媽會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資源支持,鼓勵孩子從興趣出發,甘為孩子成長的輔助者而非設計者。其次,無條件地愛孩子,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稱職的媽媽,不會因為孩子的某個優點而愛她,亦不因孩子某方面做的不好而嫌棄他。孩子考的好了,是媽媽最愛的那個小孩,考的不好了,還是媽媽最愛的那個小孩。這樣,孩子就會知道,無論自己是什麼樣子,媽媽都是跟她一起的,會堅定地與他一起面對成長的快樂與痛苦,有了這樣無條件的愛和支持,他就不會為失去媽媽的愛而焦慮,也不必整天想著怎麼討好媽媽,這樣,他才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外部和內部世界的探索,更有勇氣去獨立地面對外界的人和物,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快樂成長。最後,加強營養保健、心理、教育學等方面知識的學習,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醫學保健常識:說的苛刻一點,我個人認為,這類知識應該成為母親的“上崗證”,因為我相信各位母親都和我一樣,最大的願望是把孩子養得健健康康,最好永遠不要生病。當然,孩子生病了,我們可以去看專業的醫生,但醫生只能解決一時的病痛,要想讓我們的孩子獲得長久的健康,還要靠曰常的保養。所以,媽媽在維持孩子的健康A面,任重而道遠,如果不具備相應的護理知識技能,難免造成各種遺憾,比如,讓孩子生了不該生的病,吃了不該吃的藥,打了不該打的針等等。所以,有意識地學習些兒童保健護理知識非常必要。發展心理學知識: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都是心理發展規律慢慢展開的過程,總有一些特定的“生命密碼”,決定孩子在什麼月齡什麼年齡表現出什麼行為,出現什麼心理現象,比如一歲半左右幵始容易發脾氣,兩歲左右開始喜歡護東西等等,如果媽媽不瞭解這些“密碼”,就很容易在遇到這樣那樣的正常問題時,將其視為“異常”而焦慮,而事先瞭解一下發展心理學知識,則不僅可以讓母親對孩子每個階段容易出現的問題有所準備,而且可以讓母親在孩子出現某個特定心理或技能的敏感期出現時為孩子提供適合的教養支援,讓孩子的發展事半功倍。
教育常識:教育不是狹隘的智力開發,還包括行為習慣和興趣的養成,而且後者更為重要,所以,即使我們不那麼在乎孩子的智力發展,也不能回避教育的責任。另外,由於孩子不是小大人,有其特殊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應通過教育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我們不能僅僅有愛的本能,還要有愛的智慧,這需要我們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常識。比如,孩子愛問各種為什麼時,如何應對?孩子不愛學習,如何引導才能讓他對學習產生興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