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兩歲寶寶:對“鸚鵡學舌”say no!

“這是樹。 ”“這是樹。 ”“你是女孩子。 ”“你是女孩子。 ”“不對, 你應該說:‘我是女生’”每次欣欣媽媽教欣欣說話一涉及到人稱的變化, 欣欣就會出錯。 欣欣學說話, 就像是小鸚鵡在學舌, 只是單純的模仿, 學會一些專用詞語而已, 媽媽開始發愁, 這樣學說話要到幾時才可以學會和別人溝通交流?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什么是“鸚鵡學舌”的教說話方式

鸚鵡學舌就是父母在教寶寶學說話時, 不以他們能理解為基礎, 而只是讓寶寶語句的進行單純模仿。 這種模仿式的教說話方法是孩子學習語言不可缺少的步驟。

二歲以后,

Advertisiment
要對“鸚鵡學舌”的方法say no

0-6個月:寶寶出生6個月后, 寶寶就已開始學習說話了。 這時的教學模式應該是“鸚鵡學舌”式的, 大部分寶寶雖然還不會說話, 但可以同時將說話的聲音與具體的事物對應起來。

6-12個月:該年齡段的寶寶已經能說一些意義的語匯, 如:爸爸、媽媽, 知道揮手表示再見, 能夠模仿簡單的聲音, 能夠指認常見物。 所以“鸚鵡學舌”依舊是教這個年齡段寶寶學說話的主要方法,

12~18個月:因其生活經驗、認知能力愈來愈豐富, 寶寶會話的語匯增多, 可以使用簡單詞語與人交流、表達意思, 明白別人給予的簡單指令, 會跟著大人學說單字, 如:車、喝、飯等。 所以除了“鸚鵡學舌”的方法, 父母還應該采用各種不同的辦法教孩子學說話。

Advertisiment

18~24個月:是孩子語言迅速發展的時期, 他們開始將單純的聲音信號, 轉變為具有抽象意義的詞語信號。 父母已經不宜再采用“鸚鵡學舌”的辦法教孩子學說話。

研究發現, 經常教孩子模仿說話與詞匯量的發展呈負相關。 相關研究表明, 11—13個月的小兒所獲得的詞語與成人教授所用的詞語相符率高達80%, 而到了14個月時, 上述符合率下降到38.5%。 換言之, 13個月前, 模仿是該年齡段孩子學語言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隨著小兒語言能力的提高, 兒童開始從交際等其它途徑獲得詞語。

孩子掌握語言的過程是從具體發展到抽象。 所以, 2歲以上的兒童就不宜采用單純模仿的"鸚鵡學舌"形式進行語言教學。

推薦閱讀:如果孩子吃錯東西怎么辦? 面對淘氣的孩子應該怎樣去管教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