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凡事都要與孩子商量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對孩子要少下命令, 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適用或失敗時才用。 要像一個善良的立法者一樣, 不會因為去壓迫人而高興, 而因為用不著壓迫而高興。
商量的魅力在於, 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兩代人的溝通, 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學會商量。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商量非常重要。 商量能夠讓人感覺到受尊重。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受尊重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 一旦這種需要無法獲得滿足, 人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

Advertisiment

孩子也是如此, 他們也有受尊重的需要。 如果父母喜歡與孩子商量, 孩子就會非常樂意與父母交流, 反之, 孩子則會產生逆反心理, 封閉自我。
學會與孩子商量, 在子女的教育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 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滿足時, 我們不應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 兒女不同意時, 你也不應簡單地採用命令方式:這事已經決定了!
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 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 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只要與人相處,
Advertisiment
分歧是不可免的。
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 子女在喜好和興趣, 甚至交友諸方面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 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 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子女商量, 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 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說過, 用“建議”, 而不下“命令”, 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 而且能使他人樂於改正錯誤, 並與你合作。


葛峰是一個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親, 對此, 他非常自豪, 他曾經在日記裡寫道:
女兒小的時候, 愛趴著我的肩膀走路, 後來長大了, 習慣搭著我的肩膀走路。 她有時叫我爸爸, 有時不經意便直呼其名, 與父母如朋友般的親密令觀者很是羡慕。
女兒好像從沒撒過謊。 因為她不必撒謊,

Advertisiment
在家裡可以無話不談, 就是說得不好, 也不會受到指責。 我習慣和女兒商量她的事以及家裡的大小事。 我們經常坐在一起聊天, 而且我們的觀點竟是驚人的接近, 很少有相左的時候。
“商量”這個詞, 在父子、父女之間的使用率一般應是不高的, 而我們卻是將其當作準則。 面對任何事情, 我不端父親的架子, 她不使獨生女的性子, 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 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便約定俗成。 比如她看中了一個玩具, 我覺得不妥, 便和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要, 強壓她可不服, 糊弄缺乏誠信, 商量是最佳途徑, 她一般能接受, 歡天喜地放棄初衷。
女兒似乎沒有瞞著我的內心秘密。 她念高中的時候, 有男孩子給她遞求愛條子的事都願意對我講。
Advertisiment
正因為有這樣寬鬆的環境, 我的一些觀點便可以滲透到她的判斷中, 她才不至於在個人情感生活中出現大的波折。
我家裡的所有抽屜都沒有鎖, 女兒可以翻著任何東西, 可以隨便拿到錢。 她很小就盡知家底, 我也不對她保密。 信任是家庭寬鬆環境的重要因素。
我內心的不快也願意向女兒透露, 我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樂於徵求她的意見, 她還小的時候我便將諸如選擇購房這樣重大的事情和她商量。
喜歡與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 孩子漸漸會養成民主的習慣, 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麼, 父母應該怎樣運用商量來促進親子關係呢?
多些商量,
Advertisiment
少些命令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 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 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 提醒孩子做作業時, 你可以說:“你現在是不是該做作業了, 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兒電視。 ”而不要說:“趕緊去做作業!”或“還不去做作業呀?”
請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情時, 比如洗菜, 你可以說:“你能幫我把菜洗一下嗎?”而不要說:“快來幫我洗菜!”或“趕緊把菜洗了!”
商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孩子會認為你尊重他, 關心他的感受, 從而對你產生好感和信任, 促進親子溝通。
凡事都要學會商量
不管什麼事情, 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 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張, 要學會與孩子商量, 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認同。
喜歡與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商量的習慣,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以商量的口吻處理親子衝突
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時,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希望以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使孩子改變主意。實際上,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惡化親子關係。
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使用商量的口吻,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尊重,體驗到人格的平等,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見時就比較順利。
衝突產生時,每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嚴,不希望被他人壓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與孩子進行商量來處理問題,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商量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不可替孩子包辦,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過商量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孩子即使口頭上同意了,內心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感覺簡直就是受罪,怎麼還可能與父母和睦共處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的意見只能通過建議或者商量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説明孩子全面地認識問題。
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過,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約束意義。
與孩子約法三章,僅僅是因為孩子缺乏自製力,規則是説明孩子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規則一定要孩子內心認可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再制定規則,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總之,父母凡事要學會與孩子商量,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相互之間的理解,避免許多無謂的爭吵,而且還能夠教會孩子為人處世,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商量的習慣,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以商量的口吻處理親子衝突
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時,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希望以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使孩子改變主意。實際上,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惡化親子關係。
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使用商量的口吻,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尊重,體驗到人格的平等,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見時就比較順利。
衝突產生時,每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嚴,不希望被他人壓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與孩子進行商量來處理問題,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商量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不可替孩子包辦,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過商量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孩子即使口頭上同意了,內心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感覺簡直就是受罪,怎麼還可能與父母和睦共處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的意見只能通過建議或者商量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説明孩子全面地認識問題。
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過,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約束意義。
與孩子約法三章,僅僅是因為孩子缺乏自製力,規則是説明孩子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規則一定要孩子內心認可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再制定規則,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總之,父母凡事要學會與孩子商量,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相互之間的理解,避免許多無謂的爭吵,而且還能夠教會孩子為人處世,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