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史 詢問孕婦幼年有無佝僂病、脊隨灰質炎、脊柱和髖關節結核以及外傷史。 若為經產婦, 應了解既往有無難產史及其發生原因, 新生兒有無產傷等。
2.一般檢查 測量身高, 若孕婦身高在145cm以下, 應警惕均小骨盆。 注意觀察孕婦的體型, 步態有無跛足,
Advertisiment
3.腹部檢查
(1)腹部形態:注意觀察腹型, 尺測恥上子宮長度及腹圍, B型超聲觀察胎先露與骨盆的關系, 還可測量胎頭雙頂徑、胸徑、腹徑、股骨長度, 預測胎兒體重, 判斷能否順利通過骨產道。
(2)胎位異常:骨盆入口狹窄往往因頭盆不稱, 胎頭不易入盆導致胎位異常, 如臀先露、肩先露。 中骨盆狹窄影響已入盆的胎頭內旋轉, 導致持續性枕橫位、枕后位等。
(3)估計頭盆關系:正常情況下, 部分初孕婦在預產期前2周, 經產婦于臨產后, 胎頭應入盆。 若已臨產, 胎頭仍未入盆, 則應充分估計頭盆關系。 檢查頭盆是否相稱的具體方法:孕婦排空膀胱, 仰臥, 兩腿伸直。 檢查者將手放在恥骨聯合上方,
Advertisiment
4.骨盆測量
(1)骨盆外測量:骨盆外測量各徑線<正常值2cm或以上為均小骨盆;骶恥外徑<18cm為扁平骨盆。 坐骨結節間徑<8cm, 恥骨弓角度<90°, 為漏斗型骨盆。 骨盆兩側斜徑(以一側髂前上棘至對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及同側直徑(從髂前上棘至同側髂后上棘間的距離),
Advertisiment
(2)骨盆內測量:骨盆外側量發現異常, 應進行骨盆內測量。 對角徑<11.5cm, 骶岬突出為骨盆入口平面狹窄, 屬扁平骨盆。 中骨盆平面狹窄及骨盆出口平面狹窄往往同時存在。 應測量骶骨前面彎度、坐骨棘間徑、坐骨切跡寬度(即骶棘韌帶寬度)。 若坐骨棘間徑<10cm, 坐骨切跡寬度<2橫指, 為中骨盆平面狹窄。 若坐骨結節間徑<8cm, 應測量出口后矢狀徑及檢查骶尾關節活動度, 估計骨盆出口平面的狹窄程度。 若坐骨結節間徑與出口后矢狀徑之和<15cm, 為骨盆出口平面狹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