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別束縛嬰兒的四肢和手腳

為了達到給嬰兒保暖的目的, 為了讓嬰兒睡的更安穩, 為了防止嬰兒用手抓傷自己的臉部, 為了避免嬰兒下肢變成O型腿, 現在仍然有一些父母親, 在嬰兒出生後1-3個月內用被子或包布包裹嬰兒(似蠟燭包), 或者用繩索長時間捆綁嬰兒下肢。 這說明家長並不瞭解, 用蠟燭包包裹和捆綁四肢對嬰兒發育有何危害?

我們都知道小嬰兒特別渴望活動。 嬰兒每天除了在深睡狀態可以做到一動不動以外, 其餘時間, 包括在淺睡和瞌睡時, 四肢和手腳幾乎都在活動。 健康嬰兒的活動大部分是無目的、自發性運動,

Advertisiment
其四肢和手腳的活動曲線沒有任何規律。 然而有關醫學腦科學的最新研究結果證明, 小嬰兒自發運動由低級神經中樞興奮引起, 由於小兒大腦新皮層發育不成熟, 無法抑制低級神經中樞的興奮性, 所以導致小嬰兒每天都在不停的活動。 然而, 如果嬰兒的自發性活動受到人為限制, 就會導致小兒大腦神經發育遲緩。

因此, 我們雖然不能指望孩子一出生就出現有意識的運動能力, 但只要我們儘量避免對嬰兒四肢和手腳的限制, 就可以使其大腦神經不斷發育, 主動運動能力不斷提高。 我們經常看到, 那些出生以後未經包裹和捆綁的嬰兒, 其主動運動能力發展的更好;他們可在1-2個月內就做到俯臥抬頭, 並把頭豎直;3-4個月就可以自主翻身;4-5個月就可以匍匐前進;而那些受到過度保護的嬰兒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發育落後。

Advertisiment

小兒主動運動發育是小兒大腦神經發育的首要內容, 主動運動發育落後必然導致, 小兒智慧、心理、情感、感官發育落後。 其實, 我們完全可以採用更為合理的養育方法, 避免對嬰兒四肢和手腳的束縛。 小嬰兒非常需要保暖, 用嬰兒睡袋既能保暖又可減少對其四肢和手腳的限制, 現在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已取消了用蠟燭包包裹嬰兒的作法, 嬰兒睡袋已經得到廣泛應用。 小兒普遍存在睡覺不安穩一有動靜就醒的現象, 如果讓孩子睡眠時得到依靠感, 就可以減少其驚醒的次數。 及時給孩子剪指甲, 才是有效預防嬰兒把臉抓傷的好辦法。

Advertisiment
所有嬰兒出生時, 下肢小腿都有一個向內彎曲的弧度, 看起來有點像是佝僂病引起的O型腿, 其實不然, 我們這時看到的“O型腿”是暫時的, 不需要採取任何人為干預措施就會自然消失;而病理性小腿彎曲形成的O形腿, 多由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引起, 並在孩子開始走路, 下肢負重以後才能看到。

為了讓每一個嬰兒出生以後都能得到科學的養育, 我們要向年輕的父母親, 嬰兒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呼籲,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 都不要束縛小嬰兒的四肢和手腳, 還要在滿足小兒自由活動的基礎上經常給嬰兒做被動操, 增加嬰兒的活動量, 這樣才能保證小嬰兒發育的更健康更聰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