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方法篇

漸進式地誘導孩子感受自然的美好

對寶寶的感官刺激可以先從家裡的環境開始, 再過渡到自然環境。 楊曉苓建議, 從小嬰兒到學步兒(2歲)階段, 爸爸媽媽可以先帶他在陽臺上看看綠樹、接觸自然光, 慢慢拉長時間進入社區, 活動型態由短程到長程, 對嬰幼兒體能上的要求也應該逐步增加。

孩子快1歲時, 就會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1~2歲時, 他就能認一些圖畫、瞭解物體的意義, 此時帶孩子到自然環境去, 可以親眼目睹一些物體, 加深對事物的認識;2~3歲時, 語言表達、字彙能力已經增強許多, 但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去強記自然界的景物,

Advertisiment
而應讓他自己發掘自然中他感興趣的部分。

先從自己的社區、公園開始進行自然探索, 之後慢慢到其他不熟悉的地方去, 漸進式地培養孩子的耐受性。 由於活動量的增多與戶外環境多樣化的感覺刺激, 楊曉苓提醒家長, 外出時一定要有中場休息, 例如, 按照孩子平日要睡午覺的作息, 中午時就讓孩子能打個盹、休息一下。

TIPS:幼兒出遊的健康要點

在不同的季節帶孩子接觸大自然, 讓他體驗節氣與時令的變化。 陳永綺醫師表示, 兩三個月的嬰兒對鮮豔的顏色特別敏感, 春季繽紛的色彩, 對孩子是最佳的視覺刺激, 加上溫度適宜, 是家長帶寶寶出遊的好時節。

出遊時要特別注意環境衛生、能常洗手,

Advertisiment
最好為孩子自備清潔、消毒用品, 例如乾洗手液, 避免在戶外無水可用可能造成拉肚子、嘔吐的病毒感染。 在炎熱的夏日也要特別注意預防孩子中暑、曬傷, 水壺、小帽也都要準備好。 另外, 防曬品的攜帶也絕不可少。 冬天最重要的是保暖, 毯子、衣物寧可多帶幾件, 別讓小寶寶冷著。

隨性、適齡、適能

隨性

親近自然應該隨性, 而所謂的“隨性”, 指的是隨著孩子的性格, 看孩子的狀態和反應, 不強迫孩子。 楊曉苓教授指出, 依照孩子年齡和能力區別, 家長可以掌握以下適齡重點來陪伴孩子在自然中活動。

適齡

0~1歲:機會與經驗

讓孩子有進入自然的機會與經驗, 同時家長應加強保護。

1~3歲:簡單接觸

當孩子移動能力增強時,

Advertisiment
可以讓他自己和自然環境做些簡單的接觸, 例如看著他自己去碰碰小樹小草。

3歲以上:多元而廣泛

此時孩子的行動能力已經增強許多, 多元、廣泛性的環境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適能

在戶外的自然環境中, 家長要留心孩子的體力和耐力, 並提供一些防護措施, 讓孩子安心探索大自然。

學走路的寶寶, 體力不是很好, 帶孩子進入自然, 嬰兒手推車、防曬乳、防蚊液、蚊蟲咬傷藥膏、水及衣物絕對不能少, 一方面避免蚊蟲陽光過度侵害寶寶細嫩的皮膚, 另一方面也要讓孩子做適度的休息。 若是玩樂流汗了、摔倒了也有衣物能夠保暖換穿, 擦拭蚊蟲咬傷、過敏氣喘等特殊藥物或常備藥也要攜帶。 此時戶外活動應該限制在15~30分鐘之間,

Advertisiment
要讓孩子有適度的休息。

2歲時讓他騎腳踏車、3歲時爬坡, 都是訓練孩子手腳協調與平衡的活動, 可以帶他去爬爬小山丘, 從公園、植物園開始, 讓他一天活動30分鐘。 注意, 活動時間不宜太長, 因為過長的活動時間, 孩子會因為關節的過度使用而有受傷、肌腱發炎的情形, 大人做起來都吃力的活動也不要 讓孩子輕易嘗試。

由於嬰幼兒並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體力已經透支, 陳永綺提醒家長, 發現孩子有走路容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吵鬧不休的情況時, 就應該適度讓他休息, 抱他一下, 或者讓孩子坐到推車上休息。

TIPS:在自然中可以這樣活動

視覺、嗅覺、觸覺

撿葉子、聞一聞花香。

視覺、聽覺

聽到鳥叫聲, 找一找樹上的小鳥。

觸覺

Advertisiment

玩沙、玩水、撿石頭。

肢體

有坡度的小山丘, 上上下下可以訓練控制動作的能力。

空間

躲在樹叢後的捉迷藏遊戲, 除了增強空間感, 也能訓練孩子的視覺與動作。

科學方法

辨認不同形狀的葉子、為大大小小的石頭排序等。

結語

親近自然其實不需遠求, 回到簡單生活、孩童般單純的心, 陪著孩子嗅嗅青草香、享受陽光灑在身上與微風吹撫肌膚的感覺, 創造親子間自然的美好回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