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和孩子一起親近大自然理論篇

你的寶寶是否在自己的小房間裡呆得太久, 從未聽過月夜裡的蛙蟲鳴唱?寶寶的玩具箱裡是否充滿了太多的洋娃娃和益智玩具, 卻不曾有過最樸素的樹葉粘貼畫?遠離了大自然的寶寶, 將失去和萬物生靈做朋友的機會。

在嬰幼兒0~3歲的感覺動作期, 孩子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肢體動作的發展來認識這個世界, 而大自然中繽紛的色彩、時令的變化與所有富有生命力的物種, 正是孩子最天然的學習場所。

親近自然~理論篇

親近自然 人類的本性

親近大自然是人類的本性, 即便是現代人習慣於現代化的生活,

Advertisiment
但只要走進自然, 基因裡對自然的親近性都會被催化出來。 就像我們看孩子堆沙丘, 不過就是一堆沙, 他卻可以不厭其煩, 每次都玩個老半天, 而具聲光效果的玩具卻可能一下子就玩膩了。 其實最單純的東西, 反而可以創造出多樣的變化。

接觸自然的時機

孩子多大時開始接觸自然最適宜呢?楊曉苓副教授表示, 接觸自然的環境只要對小嬰兒來說是無害的, 如溫度不是極冷極熱、沒有極嘈雜的噪音以及在不具危險性的安全範圍之下, 小嬰兒接近大自然並沒有年齡的設限。

雖然小嬰兒還沒有行動能力, 可能只是被抱著或坐在推車裡面, 但只要在自然空間裡, 陽光曬在皮膚上、不同的色彩及光線、大自然的芬芳及鳥兒啾啾的聲音,

Advertisiment
自然之中有太多太多的感官刺激, 這些都會啟動嬰幼兒腦細胞對知覺的辨識, 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有極大的幫助。

0~3歲是孩子的感覺動作期

為什麼0~3歲感覺動作發展期讓寶寶接觸自然最好?楊曉苓解釋, 恒溫的環境或室內的空間對嬰兒來說刺激是有限的, 而室外的環境自然、非人為所能創造, 是多元化的, 因此並不需要去設限接觸自然的年齡。

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 因為他的視覺及溫度調節能力還未成熟, 要避免帶小嬰兒到極寒、極熱或光線很刺眼的地方。 在舒適安全的自然環境下, 家長都可以帶小寶寶出門。 如果寶寶4~6個月大能趴著的話, 也不一定要一直抱著, 建議家長可以在草地上放毛巾或毛毯,

Advertisiment
讓他自由接觸草地, 親近自然。

因為0~3歲是孩子的感覺動作期, 楊曉苓表示, 這個時期嬰幼兒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他的感覺和動作, 而大自然正好可以提供嬰兒動作與知覺發展的絕佳條件。

感覺動作比方說不同質地(沙地、草地)的觸感與高低(上、下坡)地面的平衡前進, 能協助孩子發展動作的協調性與肌肉的控制, 對孩子而言是最天然的遊戲、學習場所。

感官刺激

大自然可以給予孩子太多的感官刺激, 比如多樣色彩的視覺刺激、清新空氣的嗅覺刺激、流水聲的聽覺刺激、接觸大自然的觸覺刺激以及戶外無限空間對幼兒本體覺的極大刺激, 這些都有利於嬰幼兒時期感知覺的發展。

Advertisiment

情緒變化

孩子到了大自然中可能會很快樂、興奮, 什麼東西都要去碰一碰、拉一拉、抓一抓, 也可能因為陌生的環境或空間而感到害怕(1歲以前就會出現恐懼心理)。 此時, 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去探索自然, 克服孩子的恐懼心理, 與大自然做友善的互動。

豐富的感受是學習的起源

嬰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豐富感受性最重要的時間, 此時家長不要抹煞孩子對自然發出的驚歎與好奇, 帶孩子到大自然去, 培養其豐富的感受性, 有利於以後的學習。

要給孩子提供沃土, 這裡所指的“沃土”就是孩子對自然的感受。 缺乏沃土, 再多的種子(拼命灌輸孩子知識、找名師、選好學校)也無法開啟孩子的智力。 如果能從自然中培養孩子豐富的感受性,

Advertisiment
就如同沃土中撒下種子, 自然就會開花結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