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禁用與適用藥物

哺乳期患病, 媽媽自然得服用藥物, 于是你可能會想:藥物會不會通過乳汁影響到寶寶的健康?如果服用了對寶寶有害的藥物, 但又不想放棄哺乳該怎么辦?新手媽媽難免會為母乳喂養而困惑, 的確, 無論你服用何種藥物, 在乳汁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分泌。

q:為什么哺乳媽媽用藥會影響到寶寶?

a:藥物進入媽媽體內后, 經血液循環到達乳腺, 擴散進入乳汁, 并隨同乳汁進入寶寶體內。 乳汁中所含藥物的數量, 取決于攝入藥物的種類、劑量、用藥持續時間、藥物分子大小、溶解程度及酸堿度等因素。

由于小寶寶體內缺乏對藥物解毒的酶,

Advertisiment
腎臟的排泄功能也不完善, 所以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的藥物代謝、排泄都很慢, 也很容易引起藥物蓄積的中毒反應。

哺乳期用藥總原則

1.哺乳媽媽就診時, 要與醫生充分交流, 一定要告訴醫生你正處于哺乳期。

2.盡可能選擇局部用藥而非口服用藥, 如乳膏、軟膏、洗劑、陰☆禁☆道或直腸用栓劑。 局部給藥進入乳汁的劑量較少, 可以有效減少對寶寶的影響。

3.對哺乳期寶寶無害的藥物, 可以直接用于哺乳期媽媽, 但是孕期對胎寶寶無害的藥物, 可能會對哺乳期寶寶造成一定影響。

4.若需服藥, 應在哺乳前3小時或哺乳后立即服藥, 這樣經乳汁傳遞給寶寶的藥量將減至最低。

5.在需用藥的緊急情況下棄掉母乳,
Advertisiment
暫停哺乳, 避免帶給寶寶無法挽回的損害。

常見8類藥物使用指南

哺乳媽媽生病時, 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切忌自行服藥。

1.解熱鎮痛藥的禁忌藥物

阿司匹林:屬于退熱鎮痛藥, 可引起寶寶高熱、抽搐、嘔吐、腦水腫等。 長期服用會影響寶寶的血小板功能, 出現凝血機制障礙。

2.抗生素類禁忌藥物

氯霉素:抗生素類藥物, 可抑制寶寶骨髓造血功能, 導致白細胞降低, 再生障礙性貧血。
四環素:抗生素類藥物, 影響寶寶骨與牙的生長, 可致牙釉發育不全, 易生齲齒。
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抗生素類藥物, 損害寶寶的聽力及腎功能。
甲硝唑:又稱滅滴靈, 抗生素類藥物, 此藥在乳汁中濃度較高, 使母乳呈苦味, 影響寶寶的食欲。
Advertisiment


考慮用藥:

1. 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類藥:僅少量進入乳汁中, 但不能長期使用, 以免寶寶出現過敏反應。

2.復方新諾明可用于哺乳期, 但寶寶小于2個月時應避免使用, 以免引起膽紅素水平升高。

3.鎮靜安眠藥禁忌藥物

安定類:乳母長期服用, 可使寶寶萎靡不振, 嗜睡, 生長緩慢。
眠爾通:服用后, 乳汁中藥物濃度比血液濃度要高出2~4倍, 可使寶寶萎靡不振。
苯巴比妥:媽媽長期服用此藥, 可引起寶寶嗜睡、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考慮用藥:媽媽在入睡前服用日劑量的抗抑郁藥, 可降低對寶寶的影響。

4.激素類禁忌藥物

雄激素:大劑量抑制乳汁分泌, 使女寶寶男性化, 男寶寶出現性☆禁☆早☆禁☆熟。
雌激素:禁用, 會導致回乳。
口服避孕藥:禁用至斷奶或分娩后6個月,
Advertisiment
以免女寶寶青春期出現婦科腫瘤性疾病。

5.維生素類藥物

維生素a:哺乳媽媽攝入過多, 寶寶會發生中毒反應。
維生素d:媽媽長期大量服用, 將導致寶寶高鈣血癥, 影響智力發育。
維生素b6:過多服用會抑制乳汁的分泌。

6.呼吸系統禁用藥物

氨茶堿:媽媽用藥后, 寶寶易激惹。
麻黃素:媽媽用藥后, 寶寶出現易激惹, 并且影響睡眠。

7.內分泌疾病禁用藥物

甲亢平:抑制寶寶的甲狀腺功能。
碘劑:禁用, 乳汁中含量較高, 會抑制寶寶的甲狀腺功能, 導致甲狀腺腫大。

8.消化系統禁用藥物

劇瀉藥:如番瀉葉、大黃、硫酸鎂等, 會引起寶寶胃腸蠕動增加及腹瀉。
止瀉藥:如白陶土復合物。 有6-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缺乏的寶寶, 媽媽不能服用此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