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培養孩子良好情感和情緒

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是人在他的需要得到滿足或得不到滿足時產生的主觀反映。 滿意、興奮、喜悅、熱愛等, 是人得到滿足時的情感;失望、憂慮、憤怒、憎恨等, 是人沒有得到滿足或在獲取滿足中遭到挫折時的情感。 情緒也是人對需要是否得到滿足而產生的反映。 只是, 情緒是情感的具體形式和直接體驗, 具有明顯的情境性;情感是情緒經驗的概括, 具有顯著的穩定性。 因此, 情緒與情感是密切相關的, 都是人的一種態度和心理體驗。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能產生巨大的動力, 推動人去從事偉大的事業。

Advertisiment
列寧曾經指出:“沒有人的情感, 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 情緒和情感也是影響人健康的心理因素, 樂觀、平和有益於健康;而憂鬱、憤怒有害於身體, 人們常說“氣大傷身”就是這個道理。 許多研究證明,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的培養不但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而且有利於幼兒良好性格的培養, 並能促進智力的發展。 所以, 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飲食營養, 還要關心幼兒的精神營養, 注意觀察並細緻地培養和發展幼兒的情感和情緒, 使之良好、穩定、健康。


培養幼兒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 也要“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 對年紀小的幼兒, 應該讓他知道:大家都愛他, 他也應該愛大家;別人關心你,

Advertisiment
你也應該關心別人;要尊敬老人, 愛護幼小;見了強於自己的不要怕, 見了幼小的也不要欺侮;遇到困難要去想辦法克服, 遭到挫折要不灰心喪氣;成功時不自滿, 失敗時不沮喪;對壞人壞事要憎恨, 對好人好事要熱愛;看到比自己強的, 要通過努力去趕上, 而不是嫉妒, 更不能憤恨;還要學會抑制, 學會自我控制的能力, 等等。


上述這些情感培養, 家長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和方式。 例如, 給孩子講故事, 和孩子一起看有益於幼兒的影視節目, 看完之後和孩子討論:喜歡誰?不喜歡誰?為什麼?誰做得對?誰做得不對?等等, 引導幼兒進行評價, 從中培養幼兒愛憎情感。 也使幼兒從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作品中學習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感和聰慧的理智感。

Advertisiment
例如;家長在給幼兒講一些以弱小戰勝強☆禁☆暴的故事後, 應問一問:為什麼小白兔戰勝了大灰狼?為什麼小山羊戰勝了大老虎?為什麼武松打死了吃人的老虎?等等, 讓幼兒知道, 冷靜思考就能想出好辦法來, 遇事不慌張便能發揮人的聰明和本領。


豐富幼兒生活是培養幼兒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緒的途徑。 家長在節假日裡帶孩子旅行、參觀, 飽覽祖國大好河山, 面對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 誰還會發脾氣呢!看到大海, 心胸會曠達;登上高山, 眼界會開闊;面對森林、綠野, 充滿喜悅快活;穿過峽谷、急流, 感到新奇驚險;在青山綠水中倘佯, 歡樂無比;在名勝古跡中遊玩, 感慨萬端……帶孩子旅遊觀光是培養幼兒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緒的好辦法。

Advertisiment
其次, 可適當地飼養一些小動物, 養幾條金魚、養一隻或幾隻小貓、小狗、小雞、烏龜、鴿子等等, 除供幼兒觀察之外, 要儘量讓幼兒飼養和照料, 家長引導幼兒耐心飼養, 珍惜愛護, 使幼兒感到這些小生靈的可愛, 培養他們的同情心。 此外, 家長還引導幼兒與小夥伴交往、與成人交往, 在人與人的接觸中懂得被愛, 也學會去愛別人;在被人關心中, 也學著去關心別人;同情不幸的人;憎恨給別人造成痛苦的人, 學習熱情, 也學習冷靜, 讓孩子在與人的交往中嘗試、總結, 家長要教給孩子判斷是非、好壞的標準和方法, 使孩子逐漸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緒。


家庭應有良好的氣氛, 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友愛、諒解、謙讓等友善關係,

Advertisiment
及大人平和的態度、愉快的情緒、開朗的性格及善於控制的能力等, 對幼兒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緒都有極大的影響。 生活在整天吵鬧、非打即罵的家庭中的人, 是不會有好情緒的, 更何況幼兒的感情脆弱, 哪裡經得住這樣的摧殘!相反, 處於冷漠的環境, 從小失去母愛的人, 也多缺乏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 有的甚至殘忍、冷酷。 家長的情緒不穩定, 家庭中冷熱變化急劇, 說打就打, 說好就好, 這樣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緒不穩定, 好隨心所欲, 絲毫不顧忌別人的情感的變化和需要。


家長還應設法幫助幼兒學會控制消極情緒和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 控制消極情緒的途徑主要有兩種:轉化控制和冷化控制。 俄國文學家勸告那些自以為是、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必須把舌頭在嘴裡轉10圈。這雖然好笑,可這卻是轉化控制的好辦法。幼兒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難免任性、好哭,在別人面前逞能、瘋跑,甚至搞一些破壞活動。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嚇或欺騙等態度和手段強行制止,可以用“轉移情感”的辦法,去愛☆禁☆撫他、去詢問因由,去耐心勸告,指出危險,使他們覺得受到同情、愛護;也可以拿出他心愛的玩具、他喜歡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轉移,以緩和其衝動的情緒。他平靜下來了,這便說明他已經在學習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了。事後,家長再和他平心靜氣地談一談,指出這樣做的後果,使幼兒慢慢意識到應該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強烈的消極情緒處在消退性抑制狀態中。也就是“遇事冷靜”的意思。對於年齡小的幼兒,要求做到這一點是困難的;而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幼兒,特別是接近少年期的兒童,則應該這樣要求或要求幼兒學著“冷靜”!


18至30個月的孩子情緒最不穩定,極容易出現不好的激烈行為,要避免這種情緒上的不穩定和衝動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鬧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厲害、越打越不怕。這是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只要不會有危險,盡可以不去理他,讓他自己慢慢消氣、慢慢冷靜下來。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來趕快離開,把他放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不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靜下來。事後要對他愛☆禁☆撫,告訴他,父母是愛他的,但不喜歡他這樣發脾氣,總這樣,父母就不喜歡他了。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也是在充分的精神意志鍛煉中產生的。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長雖需要儘量加強自身修養,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但是生活中處處有矛盾,平靜只是相對的,家裡人沒有摩擦,與外面人還可能出現衝突;忍讓和克制也總是有一定限度。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怕孩子不快、生氣,為了讓孩子生活得高興、愉快,儘量地將憂愁、憤懣壓在心裡,在孩子面前強裝歡顏,這樣也不見得好。要知道,什麼都需要鍛煉,只不過鍛煉要有分寸。從小缺乏精神意志鍛煉的人,會產生心理偏移,1987年一份調查報告中說這樣的兒童占6%。有的專家認為這樣的兒童成年後還可能出現精神病態。
應該說,感情脆弱是精神病的一個重要病因。所以,應該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的,也不要讓孩子回避,適當地經受點“風雨”也不見得沒有好處,在家裡看不到,在外面還會遇到;他小時遇不到,大了還能都倖免?人生哪有那麼多順風船呢?所以,我們要把孩子當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員,儘量避免孩子的優越感,放手讓他們與同伴交往、遊戲,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在與人的接觸中培養豐富的情感,學習交際的本領;在克服困難中鍛煉意志,培養堅強的毅力。
家長不失時機的正確的指導和教育是幼兒成長的催化劑。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地迎接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都做有教養而又“教子有方”的好家長吧!

俄國文學家勸告那些自以為是、喜歡爭吵的人,在發言之前,必須把舌頭在嘴裡轉10圈。這雖然好笑,可這卻是轉化控制的好辦法。幼兒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難免任性、好哭,在別人面前逞能、瘋跑,甚至搞一些破壞活動。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嚇或欺騙等態度和手段強行制止,可以用“轉移情感”的辦法,去愛☆禁☆撫他、去詢問因由,去耐心勸告,指出危險,使他們覺得受到同情、愛護;也可以拿出他心愛的玩具、他喜歡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轉移,以緩和其衝動的情緒。他平靜下來了,這便說明他已經在學習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緒了。事後,家長再和他平心靜氣地談一談,指出這樣做的後果,使幼兒慢慢意識到應該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強烈的消極情緒處在消退性抑制狀態中。也就是“遇事冷靜”的意思。對於年齡小的幼兒,要求做到這一點是困難的;而對於年齡稍大一點的幼兒,特別是接近少年期的兒童,則應該這樣要求或要求幼兒學著“冷靜”!


18至30個月的孩子情緒最不穩定,極容易出現不好的激烈行為,要避免這種情緒上的不穩定和衝動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鬧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厲害、越打越不怕。這是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只要不會有危險,盡可以不去理他,讓他自己慢慢消氣、慢慢冷靜下來。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來趕快離開,把他放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不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靜下來。事後要對他愛☆禁☆撫,告訴他,父母是愛他的,但不喜歡他這樣發脾氣,總這樣,父母就不喜歡他了。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緒也是在充分的精神意志鍛煉中產生的。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長雖需要儘量加強自身修養,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但是生活中處處有矛盾,平靜只是相對的,家裡人沒有摩擦,與外面人還可能出現衝突;忍讓和克制也總是有一定限度。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怕孩子不快、生氣,為了讓孩子生活得高興、愉快,儘量地將憂愁、憤懣壓在心裡,在孩子面前強裝歡顏,這樣也不見得好。要知道,什麼都需要鍛煉,只不過鍛煉要有分寸。從小缺乏精神意志鍛煉的人,會產生心理偏移,1987年一份調查報告中說這樣的兒童占6%。有的專家認為這樣的兒童成年後還可能出現精神病態。
應該說,感情脆弱是精神病的一個重要病因。所以,應該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的,也不要讓孩子回避,適當地經受點“風雨”也不見得沒有好處,在家裡看不到,在外面還會遇到;他小時遇不到,大了還能都倖免?人生哪有那麼多順風船呢?所以,我們要把孩子當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員,儘量避免孩子的優越感,放手讓他們與同伴交往、遊戲,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在與人的接觸中培養豐富的情感,學習交際的本領;在克服困難中鍛煉意志,培養堅強的毅力。
家長不失時機的正確的指導和教育是幼兒成長的催化劑。為了讓孩子身心健康地迎接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讓我們都做有教養而又“教子有方”的好家長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