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培養寶寶人際交往智慧6法

智慧是寶貝認識事物的能力, 人是世界上最複雜的事物, 所以人際交往智慧是寶貝最複雜的智慧之一, 它包括寶貝對自己和他人各種心理活動的體察與判斷, 例如情緒、願望、意圖等等, 並以此決定採取適宜的方式與他人交往, 最終獲得相應的心智成長。

所以, 媽媽要重視寶貝與人交往的各種現象和問題, 並根據寶貝的年齡特點和個性特點採取適宜的教育方法, 幫助寶貝同時提升才氣指數和人氣指數, 這樣人際交往既是寶貝智慧之源泉, 又是寶貝快樂之源泉。

0-3歲寶貝人際交往智慧的年齡特點

Advertisiment

◆3個月的寶貝開始認生, 6個月至24個月的寶貝認生現象更加突出, 與自己最親近的人相處才有安全感, 分離則會產生焦慮情緒, 24個月至36個月的寶貝接納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意識與技能更加成熟。

◆逐步出現各種親社會行為, 例如社會性微笑, 對難過的小朋友進行關注和安慰, 在大人的指導下提供幫助行為, 能夠分享自己喜歡的食物和玩具等。

◆人際交往方式以身體語言為主, 例如用點頭和雙手表示你好、謝謝、再見等, 但也會用推、踢、打等方式表達需求, 造成小夥伴之間的誤會與衝突。

◆與小夥伴還不能形成友誼關係, 主要以食物和玩具等物品與小朋友發生交往關係。

◆先天氣質影響寶貝的人際交往傾向, 容易型寶貝活潑外向,

Advertisiment
困難型和遲緩型寶貝安靜內向, 媽媽需要根據寶貝的不同個性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

◆天生的依戀類型影響寶貝與人交往的適應性和開放性, 安全型寶貝比回避型和反抗型寶貝能夠更好地適應新的人際關係。

培養寶貝人際交往智慧6法

1.多與人交往互動

人際交往智慧只能在人際交往中鍛煉和發展, 沒有其他替代方法, 但是真正的人際交往必須產生互動言語和互動行為, 否則, 寶貝的人際交往智慧就是“空中樓閣”, 這種現象在現代單元高樓居住環境中並不少見。

有一個寶貝居住在繁華的商業中心, 媽媽在國外, 爸爸工作繁忙, 家中只有不愛說話的老奶奶, 奶奶常常帶他到樓下轉轉。 寶貝看見的人不少,

Advertisiment
但是真正跟寶貝說話的人很少, 寶貝在家裡看天線寶寶等電視片不少, 但是跟寶貝真正說話交流的小夥伴很少, 所以寶貝快3歲了, 心裡很明白事情, 卻不會跟人交流。

媽媽回國後非常著急。 出現問題的關鍵原因是寶貝生活在人群中, 卻沒有與人群發生互動, 結果寶貝的人際交往智能像一粒在空中飛舞的種子, 找不到發芽和成長的土壤。

2.爸爸是提升寶貝人際交往智慧的重要人物

人際交往只有男女兩個不同的性別物件, 寶貝需要認識男女是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特點和交往方式, 而且還要觀察年紀大的男女與年紀小的男女也是不同的, 這樣他才能形成完整的社會性別意識。

可見, 爸爸是寶貝人際關係網中的重要人物,

Advertisiment
反之亦然, 爸爸也要把寶貝看作自己人際關係網中的重要人物, 把與寶貝的互動交流納入繁忙的生活排程之中, 抽時間與寶貝一起運動、散步、說話、講故事、做遊戲等, 充分發揮父親在寶貝早期教養中的重要意義。

3.在與小夥伴的衝突中發展智慧

媽媽都希望寶貝與小夥伴和平相處, 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 而且衝突是寶貝發展人際交往智慧的重要時機。 媽媽不要把衝突看成完全消極的現象, 結果一出現問題就帶著寶貝回避現場。

實際上, 寶貝在衝突中發現原來別的小朋友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一樣, 他還特別希望別人與自己一致。 因此, 是自己適應別人, 還是讓別人適應自己, 用什麼辦法達到相互適應,

Advertisiment
這些問題啟動了寶貝的人際交往思維與技能, 他所嘗試的方法必然有不成熟之處, 而這正是需要媽媽介入和説明的時候。 所以, 媽媽帶領寶貝正視衝突, 並積極地想辦法分析和解決衝突, 是寶貝人際交往智慧得到提升的“黃金時刻”。

4.做一些需要分享與合作才能玩起來的遊戲

寶貝是在實際情景和操作中學習交往技能, 抽象的說教和空洞的灌輸不符合低齡寶貝的學習特點, 所以家長創設一些必須分享與合作才能玩起來的遊戲, 寶貝才能獲得真正的交往才幹。

比如, 捉迷藏遊戲, 媽媽和寶貝輪流玩“躲”與“藏”的角色, 以後有機會的時候, 還可以邀請兩個小朋友輪流玩這個遊戲;還有捉老鼠遊戲, 兩個人輪流當“鼠”和“貓”, “老鼠”在前面跑,“貓”在後面追,為了培養寶貝的角色意識,可以在“老鼠”的身後塞一隻“尾巴”,可以在“貓”的頭上戴只帽子當貓耳朵,增添遊戲的趣味性。

5.共同遊戲與獨自遊戲相結合

不僅分享與合作等共同遊戲鍛煉寶貝的人際交往智能,而且獨自遊戲也同樣能鍛煉寶貝。因為人際交往能力高的人通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不打擾別人的工作時間和私人空間,在適當的時候善於獨處,這一點小寶貝也能做到。

平時寶貝自己開心玩的時候,媽媽可以遠遠地觀察著、欣賞著,當媽媽忙著的時候,可以安排寶貝自己玩一會兒,這樣的寶貝既能共處又能獨處,通情達理,合作性好,是較高人際交往智慧的表現。

6.不但關愛寶貝同時培養寶貝關愛他人

人際交往具有互惠性,單向的付出會造成另一方的依賴性,長久下去會導致他對人際行為的錯誤理解,甚至忽略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對於認識水準較低的小寶貝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媽媽不但要關懷和照顧寶貝,也要引導寶貝關懷和照顧媽媽,讓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超市購物的時候,可以跟寶貝說媽媽累了,寶貝能不能幫助媽媽;如果寶貝只拿一袋麵包,也要及時地表揚寶貝會關愛他人了;有時讓寶貝遞一份報紙,擺擺拖鞋,給奶奶捶捶背,為爺爺拿眼鏡,自己收拾玩具,照顧其他小朋友等等,這些引導都對培養寶貝人際交往的角色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老鼠”在前面跑,“貓”在後面追,為了培養寶貝的角色意識,可以在“老鼠”的身後塞一隻“尾巴”,可以在“貓”的頭上戴只帽子當貓耳朵,增添遊戲的趣味性。

5.共同遊戲與獨自遊戲相結合

不僅分享與合作等共同遊戲鍛煉寶貝的人際交往智能,而且獨自遊戲也同樣能鍛煉寶貝。因為人際交往能力高的人通常會理解和尊重別人,不打擾別人的工作時間和私人空間,在適當的時候善於獨處,這一點小寶貝也能做到。

平時寶貝自己開心玩的時候,媽媽可以遠遠地觀察著、欣賞著,當媽媽忙著的時候,可以安排寶貝自己玩一會兒,這樣的寶貝既能共處又能獨處,通情達理,合作性好,是較高人際交往智慧的表現。

6.不但關愛寶貝同時培養寶貝關愛他人

人際交往具有互惠性,單向的付出會造成另一方的依賴性,長久下去會導致他對人際行為的錯誤理解,甚至忽略自己在人際交往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對於認識水準較低的小寶貝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媽媽不但要關懷和照顧寶貝,也要引導寶貝關懷和照顧媽媽,讓寶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去超市購物的時候,可以跟寶貝說媽媽累了,寶貝能不能幫助媽媽;如果寶貝只拿一袋麵包,也要及時地表揚寶貝會關愛他人了;有時讓寶貝遞一份報紙,擺擺拖鞋,給奶奶捶捶背,為爺爺拿眼鏡,自己收拾玩具,照顧其他小朋友等等,這些引導都對培養寶貝人際交往的角色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