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性肥胖的判斷標準 腰圍:男性>90厘米, 女性>80厘米。 腰/臀比:即腰圍與臀圍的比值。 男性>0.90, 女性>0.80。 (因為內臟脂肪堆積一般都會導致腹部肥胖, 因此, 腰圍和腰/臀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是否存在內臟肥胖。 )
腹腔內脂肪面積:進行ct或者磁共振掃描, 然后利用特殊的軟件, 計算出腹腔內脂肪的面積。 這個數值能比較準確地反映出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 在日本, 把腹腔內脂肪面積>100平方厘米診斷為內臟性肥胖。 在我國, 還沒有相應的診斷標準。 但研究發現, 中國人腹腔內臟脂肪面積達到80平方厘米左右時, 就可以發生日本人內臟脂肪面積在100平方厘米時的代謝異常。
Advertisiment
人種和遺傳因素 內臟脂肪的堆積與種族有一定關系, 黃種人發生內臟性肥胖的概率比較高。 極少數胖得離奇的人, 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 能量代謝失衡 吃得多或動得少或兩者兼有, 造成熱量攝入大于熱量消耗, 必然會引起脂肪的儲存。 人體就好比一個倉庫, 當皮下堆滿了脂肪無處可堆時, 脂肪就“轉移戰場”, 異位堆積到內臟去, 變成了“違章建筑”。 但也有一部分人, 體重和體重指數都正常, 但內臟脂肪面積大。 長期靜坐者需特別注意這一點。
內分泌紊亂 工作和生活壓力大、長期處于精神緊張狀態、經常熬夜的人, 會發生體內皮質激素水平升高, 進而引起內臟脂肪堆積。
Advertisiment
提醒:外形瘦不一定內臟“瘦”身體內部器官的“胖瘦”, 與人的身體胖瘦并不一定成正比。 外形瘦的人并不一定真瘦。 不論一個人外形胖瘦, 體內都有囤積脂肪的危險。 有研究顯示, 依靠節食瘦身的人內臟更容易堆積脂肪, 即使他們外表看上去很苗條。 因此, 在科學飲食的基礎上, 多運動才是最有效的減肥方法。 編輯推薦:心血管病的大敵反式脂肪
內臟性肥胖的治療對于內臟性肥胖, 總的治療措施在于重塑生活模式, 控制飲食, 加強運動, 也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輔以藥物治療。 少吃多動 科學飲食, 適量運動, 保持“收支平衡”, 這是日常生活中避免內臟脂肪堆積的最基本方法。 如果要消耗內臟中已經堆積的脂肪, 就必須適當“吃得少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