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飲食>正文

天才,果然確定在3歲前嗎

早教, 并不是要認多少字, 而在于讓孩子們懂得快樂的意義。

早期教育

中國人向來篤信“三歲定終身”, 而近年來, 中國人還深信, 不能讓孩子落后在起跑線上, 但這起跑線要劃在哪里呢?是否從無意間懷孕的那一刻起?而當孩子已經來到這個世界, 不知所措的年輕父母們更是捧著一本又一本讓人眼花繚亂的育兒書, 看著滿天飛的早教理論, 卻不知道如何才能讓自己的bb在三歲前定下天才的一生。

話題背景

嬰幼兒早教全面受重視

北京市人大正式通過了《北京市學前兒童教育條例》, 條例中規定:“本市倡導和支持開展3周歲以下嬰幼兒的早期教育”,

Advertisiment
讓新生兒成為最早接受教育的對象, 這與國際上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一致。

半歲嬰兒英語課引爭議

上海一家早教機構欲推出“6個月嬰兒學習英語”的課程。 這一明確針對嬰兒的英語課程, 宣稱主要招收6至18個月的小寶寶, 甚至3個月也可以酌情考慮。 據悉這打破了上海英語教學學員最小年齡的紀錄。

名詞解釋

何謂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 并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定義。 許多學者公認的是從0歲開始的教育, 一般三到六歲是學前教育, 3歲之前就稱為早期教育。 在這個階段, 通過游戲等各種方式,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作息、自理、衛生、道德、記憶、觀察、思考等習慣, 促進其發展的活動稱作早期教育。

Advertisiment

調查報告

早教可以, 但不能高消費

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 有超過80%的家長都認為孩子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 但不少人對早教機構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持觀望和懷疑態度, 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 只有13%的人會選擇將孩子送去專業早教機構, 選擇自己在家教育和“無為而治”的各占40%。 而選擇參加早教課程的大部分也是為了讓孩子接觸新環境、學會與人相處。 從關于早教費用的調查中, 可以看出大多數人的心理接受程度在2000元/一年以內, 能接受3000元以上費用的人數不足五分之一。

家長觀點

自教和專家教相結合

tina(自由職業者, 兒子7歲):

我在懷孕期間就買了很多有關早教的書和dvd, 基本上是一邊學習一邊教。 到了兒子一歲多的時候就帶他參加了早教機構舉辦的親子課程,

Advertisiment
也方便自己與專業教師、其他媽咪之間進行交流和學習。

我認為孩子的早教最好是自己在家教育和交給專業機構兩者結合進行。 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的還是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能“閉門造車”, 到專業機構聽聽專家意見, 讓孩子多點與人交流是很好的。

心得:tina在家主要是教孩子語言, 中文與英文同時進行。 除了讓孩子聽、看英文版的動畫dvd如迪士尼的動畫片等, 她還采取了拼音教學法, 由于中英文拼音有點類似, 孩子比較容易接受, 另外發音也會比較正確。

早教攻略

早教課讓孩子接觸同齡人

戴樂(音樂學院教師, 兒子1歲):

因為自己工作比較忙, 沒什么時間在家教,

Advertisiment
兒子十個月大的時候我就幫他報名參加了某機構的早教課程, 每個星期兩次課, 接受一些什么視覺、聽覺啟發訓練, 學了兩個多月, 也沒覺得有什么作用。 不過考慮到我們住的是獨棟樓, 平時也沒什么小孩可以跟他玩, 去早教課程可以讓他接觸到同齡的小朋友, 鍛煉他的膽量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所以也一直在上。

當初在選擇早教機構時也考察了不少家, 但是都不盡如人意。 有些機構的課程和教材不錯, 但是老師不太好, 缺乏經驗或是不夠親切;有的機構老師很好, 但是課程就很一般。 衡量各方面因素, 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老師比較好的機構。 總之有種感覺就是國內的早教機構專業程度始終不太行。

Advertisiment

如何選擇專業早教機構

市場上的早教機構存在良莠不齊的現狀。 家長們又該如何選擇呢?于春林老師建議, 家長們在挑選早教機構時, 要盡量與教學老師進行溝通, 了解該機構的早教理論基礎和教學方式是什么, 是否科學合理等。 因為老師最重要的是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方法, 但一些早教機構里的老師往往欠缺這些深層的教育理念。 另外, 早教班只要能提供適合孩子年齡發展的課程就已經達到了效果, 并非越貴越好。

專家說法

早期教育不是英才教育

愛爾貝早期教育中心總經理、兒童心理學專家于春林老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目前大家對早期教育的認識普遍存在一個誤區, 就是把早期教育當成了英才教育, 或者等同于早期智力開發,尤其是將孩子送進早教機構學習的,期望值特別高,總是希望教出個小天才來。很多家長都用會認多少個字、背多少首詩這類技能性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

而早期教育是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培養。早教機構成立的初衷并不是培養天才,其教育的主體不是孩子而是家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讓家長懂得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興趣和能力,以便能夠及時提供適宜孩子發展的空間和環境。

早教應重視非智力素質培養

傳統教育將智力開發推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排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于春林老師指出,一方面,嬰幼兒的發展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適時的訓練,這是0~3歲早期教育的基本科學規律。另一方面,在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而幼兒時期是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因此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孩子自信、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活動能力。

本報觀點

將早教進行到底

無論是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還是今后的學習教育,重要的不是培養天才,而是培養孩子們擁有健康的心理與人格,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期望與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去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畢竟沒有什么比快樂的人生更令人期待的了。因此,我們堅定不移地將早教進行到底,是讓他們在3歲前確立快樂的一生。

或者等同于早期智力開發,尤其是將孩子送進早教機構學習的,期望值特別高,總是希望教出個小天才來。很多家長都用會認多少個字、背多少首詩這類技能性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

而早期教育是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培養。早教機構成立的初衷并不是培養天才,其教育的主體不是孩子而是家長,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讓家長懂得孩子在每個成長階段的特點、興趣和能力,以便能夠及時提供適宜孩子發展的空間和環境。

早教應重視非智力素質培養

傳統教育將智力開發推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排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于春林老師指出,一方面,嬰幼兒的發展必須在適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礎上,才能進行適時的訓練,這是0~3歲早期教育的基本科學規律。另一方面,在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已經凸顯出來。而幼兒時期是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因此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隨機教育,培養孩子自信、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活動能力。

本報觀點

將早教進行到底

無論是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還是今后的學習教育,重要的不是培養天才,而是培養孩子們擁有健康的心理與人格,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期望與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強迫孩子去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畢竟沒有什么比快樂的人生更令人期待的了。因此,我們堅定不移地將早教進行到底,是讓他們在3歲前確立快樂的一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