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如何化解家園矛盾

很多家園矛盾都隱藏著一個深層次的問題――父母在心目中對幼稚園教師的定位偏差。 這個問題直接影響著父母與幼兒教師交流互動的品質, 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更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家園矛盾1:

新學期的興趣班招生又開始了, 父母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候交錢。 一位父母的手機響了, 是公司有急事催他趕快回單位, 於是他就跑到隊伍前面, 跟收款的老師解釋。 老師問排在跟前的父母願意不願意讓他加塞, 這位父母同意了, 可是後面的兩個父母不願意了。 老師連忙解釋:“這位元父母有特殊情況,

Advertisiment
單位有急事!”“誰沒有特殊情況?誰沒急事?”“如果說都有急事, 不就亂套了嘛。 ”“誰亂套了?是你們沒規矩!”“你才沒規矩!其他父母不都規矩地排隊嗎?”“你們這些哄孩子的有水準嗎?不就是個興趣班嗎?還能教多少知識!你們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你說的這些是哪兒跟哪兒呀?你看不上就別報名!”眼看著火藥味越來越濃, 有幾個父母連忙勸:“算了, 都少說兩句。 ”

家園矛盾2:

有一位老師向父母反映孩子在幼稚園不能理解老師的要求, 比如讓孩子畫畫的時候, 他不畫, 而是用指甲刮油畫棒;讓孩子折紙的時候, 他不折, 而是用油畫棒在紙上塗鴉。 這孩子的父母都是碩士學歷, 他們說:“我會按照自己的標準培養孩子, 只要他在幼稚園高高興興就行。

Advertisiment
”弄得老師很為難:“你說他們的孩子我還教不教?怎麼教?”

父母潛意識中的2個不等式

不等式1 在教師的內涵上:幼稚園老師≤教師

幼稚園對父母做了個調查:“您認為幼稚園老師是做什麼的?”父母主要有以下幾個說法:

A.幫父母看孩子的;解決父母的後顧之憂。
B.陪孩子一起玩, 讓他快樂;哄孩子高興的唄。
C.主要是照顧孩子, 也教一點知識;培養和教育孩子。

接著調查父母:“您認為把幼稚園老師稱為阿姨合適嗎?”

父母回答:
挺合適的。
比較合適。
還可以吧, 這樣挺親切的。

在有些父母看來, 幼稚園老師大約35%“摻和”為保姆和阿姨, 把孩子看好別出事, 自己能安心上班就行了;還有35%“摻和”為孩子的大朋友, 既照顧好他別出事, 還要陪他玩出快樂與高興;還剩30%的“淨重”是把幼稚園老師看成專門從事教育的教師,

Advertisiment
對孩子的啟蒙教育很重要。

在人們的心目中, 教師是經過專業培訓的教育者, 屬於知識份子階層, 而保姆、阿姨或者陪孩子玩都是簡單的體力勞動, 不需要太高的技術成分, 也不需要太長的培訓週期, 因而其社會價值比較低廉, 社會地位也不高。 如果家裡有富餘的人手, 完全可以代替這些角色。 因而, “幼稚園老師≤教師”成了父母對教師的一個偏見。 其實, 致力於追求現代優質幼稚教育的許多幼稚園已經不是這種狀況了。

不等式2 在知識閱歷上:幼稚園老師≤父母

光環效應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一好百好”現象。 在追求知識和學歷的社會環境中,

Advertisiment
高學歷就像一個光環, 讓自己和別人的眼睛都產生眩暈, 給正確認識有關現象形成或深或淺的障礙。

由於國家繼續教育的發展, 父母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 他們的教育理論反思水準隨之提高, 但是由於幼稚教育體制和歷史文化的原因, 幼兒教師的學歷進修和提升速度遠不如社會其他行業發展得快。 這樣, 高學歷的光環效應就使幼兒教師的形象顯得“相形見絀”, 一些父母的潛意識就是:“你雖然是孩子的老師, 我要尊重你, 但是我的學歷比你高, 你看問題還未必有我高明。 ”受這種心理的無形牽引, 這些高學歷父母產生了微妙的清高態度, 對幼兒教師形成一種暗暗的壓力。 一位青年幼兒教師苦惱地說:“我們班有幾個父母太難對付了,

Advertisiment
你說一句, 他能說上十句, 還一套一套的, 我不知道怎麼說、怎麼樣做才能取得他們的信任。 ”這使家園溝通存在一個無形的障礙。

在以上兩個不等式的作用下, 類似“你們這些哄孩子的有水準嗎?”的話在家園矛盾“熱戰”中就很容易脫口而出。 如果沒有遭受“熱戰”, 也極易出現“她說她的, 你說你的”等心理“冷戰”, 最終都將減弱家園溝通的水準與合作共育的力量, 有時還出現對孩子要求不一致的情況, 減慢了孩子健康成長的速度。

寶寶的健康成長=家庭教育+幼稚園教育

如果父母消除潛意識中“不等式”的消極影響, 家園合作共育的天空就會更加廣闊, 寶寶快樂成長的舞臺也更加寬廣――

1.父母資源在幼稚園得到延伸,將發揮更大的教育力量

進了幼稚園的孩子獲得的最大財富就是集體的教育力量,它有著家庭所不具備的影響力。有位元爸爸是學工程的,他常常帶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兒擺弄這些東西,發展思維和手指的靈活性。可是女兒偏偏不喜歡,寧肯搭拼簡單的積木。媽咪認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長空間思維的緣故。有一天,幼稚園老師說她們正在組織有關房子的主題活動,想請這位元爸爸到班裡演示一次搭建築模型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觀察力。爸爸欣然答應了,爸爸的到來不但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改變了自家女兒。爸爸在幼稚園亮相後,平時對爸爸的建築工作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女兒發現,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來是個“寶”。從這以後,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老師多說話,參與班集體多做事,就特別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發現父母跟老師合不來,在班集體老不露面,一絲孤獨和失意就會侵襲他的心靈。

2.把教師威信帶到家裡,可以加強父母的教育力量

不像醫療或者電子等行業有那麼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曉的技術密碼,教育的專業特點是很容易入門,它的做法和評價很透明,誰都會有所觀察和思考,這是影響幼兒教師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論普遍並不主要來源於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而是通過看電視、閱讀書籍報刊和自己的經歷體驗獲得的,這種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觀點”雖然很多,但缺乏系統分析和內在聯繫;另外,初為父母在指導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竅門。幼兒教師固然有學歷的局限,然而長期的工作經歷使她們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有著具體而微的觀察和分析,這些是不從事幼教事業的高學歷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學歷父母走出光環效應的誤區,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充分溝通,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才會更加精確和科學,對孩子的指導也才會更加到位。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既好也不好,好處自然眾所周知,不好之處就是孩子把父母的脾氣和特點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時候你說什麼,他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怎麼辦呢?不少父母都用過這個策略:“老師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這樣“假傳聖旨”既說服了孩子,又鞏固了教師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屬於跟老師暗中“較勁”的情形,自然不屑于利用幼兒教師這個資源的優勢,你對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軍奮戰”了,本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這樣被閒置了。

1.父母資源在幼稚園得到延伸,將發揮更大的教育力量

進了幼稚園的孩子獲得的最大財富就是集體的教育力量,它有著家庭所不具備的影響力。有位元爸爸是學工程的,他常常帶一些材料拿回家,希望女兒擺弄這些東西,發展思維和手指的靈活性。可是女兒偏偏不喜歡,寧肯搭拼簡單的積木。媽咪認為可能是女孩子不擅長空間思維的緣故。有一天,幼稚園老師說她們正在組織有關房子的主題活動,想請這位元爸爸到班裡演示一次搭建築模型的過程,培養孩子的興趣和觀察力。爸爸欣然答應了,爸爸的到來不但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也改變了自家女兒。爸爸在幼稚園亮相後,平時對爸爸的建築工作熟視無睹、司空見慣的女兒發現,爸爸以及爸爸的工作原來是個“寶”。從這以後,她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長大了要當建築師! 

孩子就是這樣,如果他發現自己的父母跟老師多說話,參與班集體多做事,就特別自信和自豪;反之,如果他發現父母跟老師合不來,在班集體老不露面,一絲孤獨和失意就會侵襲他的心靈。

2.把教師威信帶到家裡,可以加強父母的教育力量

不像醫療或者電子等行業有那麼多不易被外人所知曉的技術密碼,教育的專業特點是很容易入門,它的做法和評價很透明,誰都會有所觀察和思考,這是影響幼兒教師在父母心目中威信和地位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父母的教育理論普遍並不主要來源於系統學習和專業培訓,而是通過看電視、閱讀書籍報刊和自己的經歷體驗獲得的,這種方式使人悟出的“新觀點”雖然很多,但缺乏系統分析和內在聯繫;另外,初為父母在指導孩子方面也欠缺一些技能和小竅門。幼兒教師固然有學歷的局限,然而長期的工作經歷使她們對幼兒的發展特點有著具體而微的觀察和分析,這些是不從事幼教事業的高學歷父母不可能具有的。高學歷父母走出光環效應的誤區,以平和的態度進行充分溝通,自己的教育觀念和行為才會更加精確和科學,對孩子的指導也才會更加到位。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既好也不好,好處自然眾所周知,不好之處就是孩子把父母的脾氣和特點摸得透透的,因此,有時候你說什麼,他就是不聽,依然我行我素。怎麼辦呢?不少父母都用過這個策略:“老師說……我們要聽老師的話。”一般情況下,教師在孩子心目中是很有威信的,你這樣“假傳聖旨”既說服了孩子,又鞏固了教師的威信,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如果你屬於跟老師暗中“較勁”的情形,自然不屑于利用幼兒教師這個資源的優勢,你對孩子的管教就只能“孤軍奮戰”了,本來可以助你一臂之力的教育力量就這樣被閒置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