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 嬰兒聽力的發展, 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零到4個月為第一個階段。 科學家沃夫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結果發現出生兩周的嬰兒, 聽到大人的聲音會停止哭喊, 但聽到搖鈴聲音卻不會停止哭喊。 這說明孩子已經能分辨出人的語音和一般聲音了。 孩子到3個月就可以區別男聲和女聲, 聽了和藹可親的話語會發出微笑, 或發出嗚嗚聲表示滿意, 聽了嚴厲的語調會顯出害怕的表情。 到了4個月, 就會轉頭用眼睛來尋找說話的人, 有時還會安靜地傾聽母親的娓娓細語, 對孩子說來, 這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Advertisiment
5到8個月是聽力發展的第二個階段。
嬰兒開始把語言和具體說話的人聯繫起來,
能辨認出爸爸、媽媽及其他人的聲音,
並對不同聲音作出不同的反應。
更重要的是,
這一階段,
孩子已經能把一定的語音和一定的實物聯繫起來。
大人說“燈燈、椅椅、電視”,
孩子會轉頭看這些物品,
有的還能用手指,
這說明孩子已經能聽懂好些詞語了。
9到12月是孩子全面理解語言的階段。
家裡常見的物品,
他們都可以根據大人的聲音加以辨認,
家裡常來的客人,
他們也可以根據名稱來辨認。
這說明孩子能聽懂的詞越來越多了。
同時,
孩子對簡單的句子也能理解了。
大人說“再見”,
他會招招手;大人說“望月亮”,
他就會抬頭看月亮;大人說“狗狗來了”,
Advertisiment
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鈴木先生曾經教過兩個水準相同的3歲兒童拉小提琴,
4個月後,
一個學生只能勉強拉出一支曲子,
另一個學生卻能拉出13首樂曲,
而且音程變化把握準確,
音色優美。
經調查發現,
前一個學生在拉小提琴前幾乎從未聽過小提琴樂曲,
後一個學生卻從出生時起幾乎天天聽他姐姐拉小提琴,
對小提琴樂曲產生了一種習慣的感受力。
鈴木先生把這種在一定環境下產生的習慣能力稱為“內在能力”,
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