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獨生子女的特殊地位, 使許多父母變得神經質, 還因為一些夫妻關係不好, 或兩地分居, 或離異後母親單獨帶孩子,
Advertisiment
常見病態影響如下:
1、造成孩子依賴性變態人格,
即:“被動——侵犯人格。
”其表現為:執拗,
以自我為中心,
而且生活能力差、易怒。
他們既處處需要父母説明、陪伴,
又要挑剔反抗父母,
使父母無所適從;既有幼兒式的感情心理——依戀(被動),
Advertisiment
2、影響家庭關係。 許多女性把孩子看得比丈夫還重要, 孩子也與父母疏遠, 難聽父母的話。 受到小小的責備就覺得委屈, 搬來母親當“救兵”, 夫妻間常因孩子發生爭吵。
3、因過分親昵而喪失孩子氣。 母親將業餘生活多用在母子之間, 使母子關係有時如親密朋友一般, 易與外界隔絕, 使孩子變態早熟, 感情像大人一樣纖細, 神經變得十分敏感;而另一方面, 孩子對自身以外的真實世界完全是閉塞的, 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之中, 自然無法理解同齡的兒童, 即使某方面出類拔萃, 也決非是幸福的孩子。
4、親昵刺激過多造成神經質,
Advertisiment
“戀母症”的矯正方法:
一、母親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變態心理,
不要給孩子強化和暗示,
即表露出孩子的特殊性、重要性。
感情“粘合度”要降低,
不要被過去不幸的心理背景所左右,
不能感情用事,
過於遷就。
6-13歲屬兒童的“情感斷乳期”,
Advertisiment
二、分床制:6-7歲開始讓孩子單獨睡一個小床(有條件者可以從幼兒開始),
這樣也有助於提高母子睡眠的效果。
三、注意巧妙利用時機培養獨立性:如3歲左右入幼稚園時開始沿用園內習慣:自己吃飯,
自己睡覺。
上小學開始規定新的獨立生活內容及新的生活方式。
利用孩子對新生活的嚮往,
提出要求。
四、培養獨立性和自信心:對於生活中必要的自我照顧小事,
要讓孩子自己做,
不要總怕做不好,
有危險,
一看做錯了就插手。
要肯付出成長的代價和“學費”,
誰都不會喜歡一個生活能力極差的“大小孩”,
那樣也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及交往願望。
五、觀察法:帶著孩子到有教養的親朋好友、鄰居家去走走,
利用其信用性戰勝自身弱點,
Advertisiment
六、環境療法:把孩子的小房間或小床佈置得有兒童特色,
有他喜愛的東西、陪伴物,
使之喜愛自己的小天地。
還有“角色互換法”、“活潑脫敏法”、“厭惡療法”等需要心理醫生用集體療法等方式説明訓練。
“戀母症”有一定的“粘合力”,
母子難分難解。
不下大決心,
採取一定方法訓練,
是難以奏效的。
在實際生活中要因人而異,
堅持訓練,
不怕反復,
直到形成獨立性的新習慣,
這也標誌著母子心理健康地漸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