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掌握常見先天性心臟病的最佳手術時機

先天性心臟病的根本治療辦法是手術徹底矯正畸形, 學齡前期是手術的最適年齡, 若病情需要則不受年齡限制。 不能耐受根治術的患兒, 可先姑息手術。 發展成梗阻型肺動脈高壓、伴右向左分流者則不宜手術。 分流量很小而無症狀者不一定需要手術治療, 但要定期檢測心功能變化。

(1)房間隔缺損:手術年齡以學齡前兒童最為理想, 但對缺損大的患兒或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 則不受年齡限制, 應在改善心功能的基礎上儘早手術。

(2)室間隔缺損:由於缺損有自然閉合的趨勢, 所以小型的缺損以5歲以後施行手術較為適當。

Advertisiment
大型室間隔缺損, 嬰兒期就可能導致頑固性心衰、肺部反復感染、生長遲緩, 故應早期手術。

(3)動脈導管未閉:只要診斷明確也應手術治療, 手術年齡為2~5歲。 對於兩歲以下的幼兒, 如無嚴重的肺部充血、反復心力衰竭, 手術治療時間可以推遲。 矯正方法有內科介入性心導管療法和手術治療。 若導管較粗, 發生肺動脈高壓且易反復發生肺部感染和心衰者, 則需提前手術, 即使不足1周歲的嬰兒也應考慮手術治療。

(4)法洛四聯症:絕大多數法洛四聯症均需通過手術治療對畸形進行根治。 最適宜的手術年齡為3~5歲。 對於年齡小、症狀重、周圍肺動脈分支發育差或左心室發育不全的患兒可先姑息性手術, 然後再進行根治。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