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如何激發寶寶潛在創造力

心智認知能力 影響寶寶創造力

除了大小肌肉的發展之外, 寶寶的心智認知能力也與創造力緊密相依。 陳秋鳳表示, 寶寶的的心智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對空間與方位的辨識能力、數字能力等, 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增長。

一般而言, 嬰幼兒的心智認知發展, 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學習能力, 通常1歲多的孩子只能用單字或迭字溝通, 3歲的寶寶, 就可以講出一連串有組織且有意義的語句;到了4歲, 寶寶則已能表達出內容更充實且完整的話語。 如:3歲的孩子在幼兒園放學后,

Advertisiment
能向爸媽簡單表達他今天在校園里聽到且記得的內容, 在數字能力方面, 能從1數到3;到了4歲的孩子, 除了講述今天發生過的事情之外, 還能與父母進行討論, 在數字能力方面, 也進步到能從1數到5, 對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間感基本概念, 也較3歲時來得好。

生活能自理 創造力加分

在生活中, 寶寶在食、衣、住、行的生活自理能力, 也是影響日后發展創造力的要點之一。 陳秋鳳說, 自寶寶4~6個月大開始, 在飲食方面, 我們開始為他補充副食品, 到1歲半, 則開始讓寶寶嘗試完全固體的食物, 這都屬于生活自理能力中的進食部分。

其它如如廁、穿衣等, 寶寶出生后, 從包尿布到1歲多, 聽話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逐漸發展, 我們會漸漸減少孩子包尿布的時間,

Advertisiment
固定每隔幾小時如廁, 或要寶寶想上廁所時, 要告訴大人等, 這都是寶寶學習生活自理的一環;3歲的孩子可能在上廁所時, 能自己脫褲子, 但卻需要大人幫忙穿好褲子, 但到了4歲, 他就能自己穿脫自如, 在生活行為中, 各方面都愈來愈成熟、精準。

同樣地, 在幼兒園里的寶寶, 3歲時自己吃點心, 可能會吃得滿地都是, 到了4歲, 他拿湯匙的技巧變好了, 能夠自行吃得很干凈, 并遵守用餐禮儀。

社會化行為 寶寶創造力大跨步

陳秋鳳說, 創造力的涵蓋范圍非常廣泛, 因此寶寶的社會化行為, 也與之相關。 嬰兒在4~6個月大時, 就能辨識大人的臉部表情, 并隨之作出情緒反應, 若有人對他表現出很兇悍的臉, 寶寶可能就會感到害怕并哭泣,

Advertisiment
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發展。 在情緒發展方面, 通常愈小的孩子自我意識愈強。 以2歲前的寶寶來說, 在此階段仍尚未社會化, 慢慢地, 當他3歲上幼兒園后, 踏入團體生活, 雖然開始和別人接觸, 但仍比較自我, 例如玩玩具時, 會自己玩自己的, 不想和別人一起玩, 也較少和他人有互動、討論;然而到了4歲之后的孩子, 他們開始會喜歡和別人互動與分享、討論、輪流、等待, 過程中當然也可能伴隨著爭執, 例如:玩具互不相讓、破壞別人完成的成品??等, 但在爭執中, 孩子就會有社會化的情緒發展, 這時, 老師與家長或照顧者, 就應該扮演引導的角色, 讓孩子學習如何處理這樣的狀況, 如:讓孩子討論是否能一起玩, 或是輪流玩等概念,
Advertisiment
讓寶寶在同儕中互動關系更加良好, 也能促進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