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包括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 維生素和礦物質。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供給人體熱量的來源, 維生素和礦物質及水並不供給熱量,
Advertisiment
一、水是人體僅次於空氣的不可缺少的物質。 小兒年齡越小需水量越大。 嬰兒100~150 毫升/公斤/天, 3~7 歲90~110 毫升/公斤/天, 14歲50—60 毫升/公斤/天。 如果喂牛奶者因牛奶中蛋白質較多, 須多喂水, 以幫助從尿中排出身體中無用的物質及鹽類。 如果腹瀉時, 失水的同時也失去營養物質及鹽, 所以宜多給溫開水, 或者用淡水茶加一小飯碗的開水(約150 毫升), 加1.5 克(約黃豆大)的精鹽和1 湯匙(約15 克)的葡萄糖。 或在藥房購買事先已配製好的口服補液鹽(ORS), 按說明喂給。 如果用母乳餵養, 乳汁夠吃, 可不必在奶間喂水, 但天氣炎熱, 則應在餵奶後給些溫開水。
二、蛋白質是生成身體組織細胞及身體內液體的主要成分,
Advertisiment
三、脂肪主要是供給熱量, 利於一些須溶於脂肪的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Advertisiment
四、碳水化合物(糖類)糖類是供給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 乳類、穀類、糖、水果都含有糖類。 乳類所含的是乳糖, 利於小兒消化吸收, 葡萄糖在腸內吸收快, 蔗糖(即白糖)用量不宜太多, 因易於發酵而引起腹瀉。 乳類, 五穀類、水果、各類糖、糖漿、粉類、豆類以及根莖類蔬菜如薯仔(土豆)、番薯(地瓜)都富含碳水化合物。
Advertisiment
五、維生素及礦物質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 但不供應熱量, 不能在體內合成或僅合成少量, 故必須外界供給。 醫學界早期已認為只有維生素才能活命, 可見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