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姥姥說, 孩子長個兒的時間是在晚上9點~10點, 所以我儘量引導孩子早睡覺。 一般是晚上8點喝奶、洗漱、坐在床上講故事, 9點前入睡。 如果沒有午睡, 就需要提前, 確保8 ∶ 00~8 ∶ 30入睡。
樂樂在幼稚園上了大班後,
交往的範圍擴大了,
認識的小朋友當中有不睡午覺的,
有的晚上10點才睡。
為了有更多玩的時間,
他也不想睡午覺,
或者晚上總要再講一個故事,
拖
延入睡的時間。
這個時候, 我告訴孩子:“只有在你睡著的時候, ‘長個兒的細胞’才出來工作呢。 ”
“為什麼?”
“因為你醒的時候, 大腦要指揮你的身體, 告訴腿該走路啦, 告訴手該拿奶杯喝奶啦,
Advertisiment
“而且, 你每天要睡足10個小時或者更多, 不然你的腿很累, 大腦說快跑呀, 它跑不動;告訴眼睛睜開看路呀, 可是它睜不開, 那不撞牆上啦, 多疼呀!睡覺是愛自己的一個方面。 ”(這個時候, 他已經瞭解到愛自己包括給自己吃飯、睡覺和喝水。 )
這個辦法很靈。 有段時間, 樂樂每天早晨醒的時候都會問:“我睡了幾個小時?”如果我告訴他, 他睡了9個小時, 他就算一算說, 中午要睡1個小時, 加起來就到10個小時了。 慢慢地, 他知道從晚上9點到早晨7點是10個小時, 並由此引申和變化。 有時候, 他會問:“為什麼我睡了10個小時還覺得累?”這時, 我立刻告訴他“更多”的原因:“因為你白天玩得太高興了,
Advertisiment
因為樂樂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高, 剛5歲, 就經常遇到有人問他上幾年級了。 這時, 我總是說, 我們晚上睡得早, “長個兒的細胞”發揮了作用。 可以說,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重複告訴孩子早睡的好處。
孩子不容易接受大道理, 但是通過淺顯的、他們能夠理解的語言, 就能夠教會孩子很多常識, 並使孩子“內化”為自己的品性。
這些常識, 因為淺顯, 所以可以盡可能傳遞給幼兒更廣的知識資訊。 在這個例子中, 包含了數學的概念(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間的概念(瞭解到時間在無情地流失, 學會了看鐘錶, 並初步理解了為什麼人類通過鐘錶來顯示時間的運動)、生理學的概念(儘管“長個兒的細胞”是我虛構出來的,
Advertisiment
由此進一步引申, 在啟發孩子探索新的知識領域時, 要儘量多和廣, 不求在某一個領域太精通, 或者掌握太多的技巧, 重點在於使孩子對新事物感興趣, 使孩子自身慢慢產生能夠自我挖掘樂趣的品性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