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不是發音器官的毛病,
而是一種說話時的嚴重心理障礙,
主要表現為語言破碎。
口吃的兒童,
在唱歌、朗誦時都和其它孩子一樣流利,
但一說話就表現出發音困難,
言語不流暢,
在某一個字上出現停頓,
拖音或重複,
同時呼吸紊亂,
常感到氣不夠用,
頸部和面部的肌肉緊張,
胸部有壓抑感,
並伴有一些不必要的動作,
如皺眉、噘嘴、聳肩、揮手等,
好象要用很大的力氣才能說出那個字。
這種孩子表達能力差,
與人談話時很不自然,
家長對此十分擔憂,
孩子本人也顯得心事重重。
那麼小兒口吃是怎樣發生的呢?
一、口吃產生于小兒學說話的過程。
Advertisiment
二、口吃產生於模仿。
兒童善於模仿,
這是他們的特點,
如在同學、家庭或街坊鄰居中有口吃的,
或在電影、電視節目中看到有口吃者,
Advertisiment
三、口吃與孩子的性格有關。
口吃的孩子常常性格內向,
容易產生羞澀、自卑和緊張的心態,
常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上,
經不起一點外界的刺激和微小的挫折,
這時若稍有口吃並遭到周圍人有意和無意的譏笑,
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
一說話就緊張,
口吃也更嚴重,
甚至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
四、口吃受家庭環境的影響。
如父母不和或離異,
孩子失去家庭溫暖,
造成性情孤獨、自卑;過度的焦慮、驚嚇或某些疾病等也可以產生口吃。
由此看來,
產生口吃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
有時可以是單一的,
有時則為綜合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