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表明, 在我國無論是神經管畸形高發的北方地區, 還是低發的南方地區, 婦女在妊娠前后時期每天服用單純400 μg葉酸片都可降低胎嬰兒發生神經管畸形的危險性, 只是兩地區降低的幅度不同, 且與當地神經管畸形的基線率有關。
研究的優勢在于, 它以人群為基礎, 樣本量大, 對孕滿20周的妊娠結局有明確的認定;分娩前就前瞻性地詳細記錄了胚胎神經管發育時期孕婦服用葉酸的情況和時間。 另外, 研究利用了研究開始之前就已建立的前瞻性出生缺陷監測系統來發現所有有出生缺陷的胎嬰兒,
Advertisiment
研究中, 我們考慮到醫學倫理學因素, 沒有采用對研究對象進行隨機分組的方法, 而是由研究對象自愿選擇服藥與否。 所以在某些影響神經管畸形發生率的因素上, 服藥婦女與不服藥婦女可能存在系統差異。 例如, 服藥與未服藥婦女產前檢查次數不同、產前發現神經管畸形并終止妊娠的比例不同, 有可能導致2組神經管畸形發生率的差異, 但鑒于我國對出生缺陷的產前診斷并終止妊娠的比例較小, 而本項目對所有患有出生缺陷的胎兒(包括因產前診斷為出生缺陷而終止妊娠)都進行監測,
Advertisiment
研究證實, 婦女服用葉酸的時間和依從率對降低神經管畸形發生率的影響很大。 無論在北方或在南方地區, 妊娠前后全程服葉酸婦女所生胎嬰兒的神經管畸形發生率低于末次月經前募集的未服藥婦女;在北方地區, 服藥依從性較高(大于80%)的婦女生育胎嬰兒中神經管畸形發生率明顯低于服藥依從性較低的婦女所生胎嬰兒中的神經管畸形發生率,
Advertisiment
研究所用的單純400 μg葉酸對神經管畸形的預防率與以往含葉酸的復合維生素的預防率非常接近, 因此可以認為, 含有葉酸的復合維生素的預防作用也主要來自于葉酸。
Advertisiment
自1993年1月起在研究地區建立的出生缺陷監測系統證實了中國南、北方地區神經管畸形發生率的差別。 由于增補葉酸的干預措施是從1993年10月開始, 所以在母親子宮內暴露于葉酸的足月嬰兒最早于1994年6月后才出生。 從1993年1月~1994年6月, 這18個月中出生的胎嬰兒絕大部分沒有在宮內暴露于葉酸。 通過這一階段的監測, 獲得了南方和北方神經管畸形發生率的基線值, 分別為1.0‰和5.5‰, 北方神經管畸形發生率遠遠高于南方。 開始推廣婦女增補葉酸后(1994年7月~1996年12月), 南方和北方人群總神經管畸形發生率分別為0.8‰和3.3‰, 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研究中南方和北方研究婦女人群的民族構成基本相似,
Advertisiment
別。 但總的看來, 南方地區現場點均位于上海周邊地區, 是全中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 且氣候條件好, 農作物生長期比北方地區長, 這些因素是不是引起神經管畸形發生率地區差異的主要原因, 目前還不清楚。 研究未能收集婦女膳食營養狀況資料, 尚不能肯定南北方婦女膳食結構是否也存在差異。 不過我們發現南方和北方服藥依從性高的婦女生育神經管畸形患兒的概率十分接近, 均明顯低于未服藥婦女, 提示神經管畸形基線率的差異至少有部分是由膳食葉酸攝入量的差異所造成的。
研究結果證實,婦女在妊娠前后每天服用單純葉酸400 μg在神經管畸形高發和低發地區均可達到預防效果,這可能成為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制定或修訂公共衛生政策的參考依據。
提示神經管畸形基線率的差異至少有部分是由膳食葉酸攝入量的差異所造成的。
研究結果證實,婦女在妊娠前后每天服用單純葉酸400 μg在神經管畸形高發和低發地區均可達到預防效果,這可能成為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制定或修訂公共衛生政策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