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婦從孕中期開始就出現皮膚的瘙癢, 嚴重時會出現皮膚、鞏膜發黃, 影響孕婦的休息, 分娩后瘙癢的癥狀會逐漸消失。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這是一種妊娠期內出現的黃疽, 其中有40%是由于病毒性肝炎引起, 20%由于妊娠期肝內膽汁郁積引起。 在妊娠期, 大量雌激素可損害肝臟的排泄能力而導致肝內膽汁郁積。 其臨床特點有:
1、可有或無病毒性肝炎的前驅癥狀, 如低熱、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及肝區疼痛。
2、在妊娠后期出現皮膚瘙癢, 瘙癢后1—2周即出現全身黃疽, 但一般情況良好。 分娩后瘙癢及黃疽逐漸消除 。
Advertisiment
3、實驗室檢查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輕度增高, 血清膽紅素中度增高。
本病母子預后良好。 新生兒一般不發生黃疽。 治療主要為對癥治療。 應用利膽醇治療瘙癢癥, 補給脂溶性維生素。 消炎利膽片和舒喘靈等。
孕婦皮膚瘙癢莫大意
有位孕婦懷孕7個月的時候, 身上出現不明原因的瘙癢, 開始不在意。 可后來身上越來越癢, 到了夜間, 胸腹部癢得難受, 她把身上都抓爛了。 實在受不了才在家人的陪同下去醫院, 不去看婦科而去了皮膚科, 皮膚科的醫生認為是一般的皮膚瘙癢癥。 但到臨產住進醫院時, 婦產科醫生發現她全身抓痕累累, 也無正常的胎動,
Advertisiment
目前“icp”發生的確切病因及機理尚不清楚, 一般認為是由于孕婦肝臟對妊娠生理性增高的雌激素產生異常代謝, 導致母體膽汁酸瘀積所致。
婦產科專家認為, 孕婦在妊娠期出現皮膚瘙癢癥, 約有4.2%-5%是患了“icp”即“妊娠期肝內膽汁瘀積綜合癥”。 皮膚瘙癢常是首發癥狀, 80%在30孕周開始出現, 從輕度瘙癢直至嚴重的全身瘙癢, 通常最先發生在手掌和腳掌, 漸漸延至四肢和胸腹背部, 少數人累及面部, 夜間比白天嚴重些, 約有20%的孕婦, 瘙癢發生后2至3周, 可出現尿黃和鞏膜黃疸。
這種病對腹中胎兒的危害性很大,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