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媽媽+寶寶+爸爸的游戲一家人

媽媽+寶寶+爸爸-——游戲一家人是一種快樂、活潑、自然豐富和極富創造性的活動, 也是孩子學習的一條直接途徑。 游戲是有趣的, 雖然有時也顯得有些漫無目的, 甚至顯得有點簡單, 但是它是你培養孩子認知、情感和社會能力的關鍵方法之一。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1+1:媽媽+寶寶

寶寶出生后, 媽媽要給孩子喂奶、換洗尿布、洗澡, 要與寶寶一起游戲, 給寶寶講故事, 逗寶寶開心, 教寶寶認識周圍事物和社會常識等。 因此, 可以說與寶寶交往最多的是媽媽。 然而, 寶寶在與媽媽交往過程中, 學會最多的還是與人分享、謙讓、合作、團結、友愛、關心別人、有禮貌等行為習慣以及最初的情感社交技能。

Advertisiment

專家評述:

媽媽的性格比較溫柔細膩, 耐得住性子, 根據這一特點, 媽媽們可以用簡單的小游戲來促進寶寶的各項智能的發展, 比如過家家、滾球、玩各種套疊玩具等。 媽媽與寶寶之間的游戲相對來說比較靜, 以培養直接的情感體驗和基本智能為主。

媽媽寶寶游戲設計

游戲1:企鵝邁步(適合新生兒)

延長邁步反射, 鍛煉下肢肌肉。 扶著寶寶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 寶寶會主動邁步前進, 每天練習2—3次, 每次邁8—10步, 可以鍛煉寶寶下肢肌肉, 能較早支撐體重量。

目的:新生兒邁步是先天獲得的反活動, 如果不鍛煉, 出生后56天前后這種本能會消失, 堅持練習可增進肌使寶寶提早站立學步。

Advertisiment

游戲2:拍拍手(適合2個月的寶寶)

媽媽可以在寶寶的一側拍一下手, 然后慢慢移動到另一側, 再拍一下手, 這樣做有目的的輪換。 讓小寶寶跟著聲響和媽媽的手左右動。

目的:刺激寶寶的視覺和聽覺的發展。

游戲3:爬行練習(適合6個月以上寶寶)

讓小兒從匍行轉到爬行, 腹部逐漸離開床面, 并用手臂轉圈或后退。 可將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讓小兒爬著去夠取。 此間, 從頭自由轉動逐漸到頭能保持平衡。 用毛巾提起腹部, 練習手膝的支撐力, 為過渡到手足爬行作準備。

游戲4:踢氣球(適合1周歲以上的寶寶)

媽媽扶住寶寶的身體, 幫助寶寶踢彩色的氣球。 可以對著墻踢。

目的:幫助寶寶增加身體的平衡能力以及下肢的力量。

Advertisiment

游戲5:挑珠子(適合2歲以上寶寶)

準備一盒彩色珠子, 兩個盤子, 讓寶寶先將紅色珠子挑出放入一個盤子內, 再找出黑色的放入另一個盤子內。 看看寶寶能否把紅色和黑色的挑干凈。

目的:寶寶挑紅色珠子的能力會比挑黑色的好, 因為認識黑色是最近的事。 一來使寶寶更準確認識顏色, 二來可以鍛煉寶寶有目的地挑選和分類的能力。

推薦閱讀:如何促進嬰幼兒智力潛能發展 “神童”是怎樣培養教育出來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