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我的寶寶現在30天了, 一直有吐奶, 而且拉大便是噴水狀, 但在尿布上會有適量的軟軟的絮狀的渣, 顏色是金黃色的, 一天大概有5次, 但每次放屁或拉尿都會帶一點點大便, 請問這樣正常嗎?
專家答:會吐要注意餵奶的技術, 吃母乳的需要按時餵奶, 隔3個小時喂一次, 喂完奶後把嬰兒抱起伏在左肩上輕拍背部80次, 等聽到有嗝氣聲3次, 才把嬰兒放下。 抬高頭部右側臥位。 如為人工餵養, 吃配方奶也是隔3小時一次。 奶需要每日用冷水煮開30度。 餵奶時應把奶瓶豎直, 讓奶嘴充滿奶, 如果平放, 容易吸入很多空氣,
Advertisiment
大便次數5次, 有點粘液, 可能是母乳中某種營養成分的量超過了嬰兒本身的消化能力, 而引起的腹瀉。 目前認為是母乳中前列腺素E2過高時刺激嬰兒腸道引起的腸蠕動增加。 使水分和電解質排出增加而導致腹瀉--這種稱為生理性腹瀉。 一般不影響嬰兒體重的增加。 隨著月齡增加, 消化能力的增強而逐漸正常。 如再有疑問或大便次數增加外, 小兒哭吵, 體重不增等應請兒科醫師診治。
腹瀉是嬰幼兒十分常見的症狀, 餵養不當也是最為常見的原因之一。 嬰兒不會說話, 難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不適, 家長只要仔細觀察嬰兒的大便, 就可以大致瞭解腹瀉的原因。 母乳餵養的嬰兒,
Advertisiment
嬰幼兒一旦餵養不當, 大便就會出現異常, 大致分為以下四種。
1、奶瓣蛋花便
嬰兒的胃腸道如果對蛋白質、脂肪消化不良, 就會出現奶瓣蛋花湯樣大便, 應該縮短餵奶時間, 以減少食量。 人工餵養的嬰兒, 可延長牛奶煮沸的時間, 以利吸收。 對於增加輔食的嬰兒, 應減少喂輔食的次數和數量, 暫停增加從未吃過的食品品種, 使胃腸道得到休息。
2、發酵性腹瀉
嬰兒喝過甜的飲料, 或多食含澱粉量高的食物, 導致胃腸道吸收不了, 排出的大便稀, 發出酸臭味, 並可夾雜少量食物殘渣, 大便次數增多,
Advertisiment
3、腐敗性腹瀉
嬰幼兒進食過多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或食物烹調不當、加熱不夠, 可使大便呈糊狀, 褐色或淡黃色, 混有鼻涕樣粘液, 散發出臭雞蛋味, 每天大便3-8次, 量時多時少。 此時應停止或減少進食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 同時在奶中加少量澱粉類食物, 母乳餵養的嬰兒加喂米湯。 增加腸道內的鹼性, 促進恢復。
4、脂肪過食性腹瀉
嬰幼兒進食油膩過多, 反復消化不良, 會使大便變稀, 呈糊狀, 白色, 夾有小 米粒樣白色奶瓣, 外觀發亮似奶油, 量較多, 臭味較重。 每日排便3-4次或更多。 這時應注意縮短母乳喂哺時間。
Advertisiment
除了飲食原因引起腹瀉外, 也有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腹瀉, 要注意加以區別。 除了飲食調節外, 還要應用抗生素, 必要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