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指人的血液中單位細胞容積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 或其中一項明顯低于正常。 人體中的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隨年齡的增長而有差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 6個月至6歲小兒血液中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 6~14歲小兒血液中血紅蛋白低于120克/升, 則判定為貧血。
嬰兒貧血是嬰幼兒時期比較常見的一種癥狀, 長期貧血可影響心臟功能及智力發育。 嬰幼兒貧血多數是因為營養不良造成的。 貧血患兒可出現面色蒼白或萎黃, 容易疲勞, 抵抗力低等癥狀。
營養性貧血可分為營養性小紅血球性(缺鐵性)貧血和營養性巨幼紅血球性(維生素b12、葉酸缺乏)貧血。
Advertisiment
一、缺鐵性貧血
由體內缺鐵影響血紅素的合成所引起, 是目前世界上比較普遍的問題, 尤見于嬰幼兒及生育年齡婦女。 據統計, 我國近40%的學齡兒童和托幼兒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缺鐵的主要原因有:
1、人體內鐵的需求量增加而攝入量相對不足
嬰幼兒生長速度很快, 正常嬰幼兒出生后5個月體重增加1倍, 1歲時增加2倍。 嬰幼兒在4~6個月后, 體內儲存的鐵已經消耗漸盡, 如僅以含鐵量少的母乳喂養, 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育齡婦女由于妊娠、哺乳, 需鐵量增加, 加之妊娠期消化功能紊亂, 鐵的攝入和吸收不佳, 也極易導致貧血。
2、鐵吸收性障礙慢性貧血
動物性食品中的血紅色素鐵可以直接以卟啉鐵的形式被人體吸收,
Advertisiment
二、營養性巨幼紅血球性貧血
由于各種因素影響維生素b12及葉酸的攝入與吸收造成營養素巨幼紅血球性貧血。 維生素b12和葉酸都在核酸代謝中起輔酶的作用, 若缺乏則導致代謝障礙, 從而影響原始紅血球的成熟。 常發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輔助食品、單純以母乳喂養或淀粉喂養的嬰兒, 或反復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亂的小兒。
維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紅血球性貧血和神經系統的損害;葉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紅血球性貧血外, 還有舌炎、口炎性腹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