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風濕熱的症狀, 可因病變部位, 程度及 嬰兒年齡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 嬰兒以心臟炎最為多見, 多發性關節炎次之, 且較成人輕, 舞蹈病更次之, 但較成人多見, 約占5~10%。 在發病前1~5周可有咽峽炎, 扁桃體炎或猩紅熱的病史。 風濕熱起病常為急性, 但亦可呈隱匿型經過。
一.一般症狀 起病時絕大多數患兒有輕度或中度發熱, 少數短期高熱。 熱型多不規則。 患兒精神不振、疲乏無力, 食欲下降, 體重減輕、面色蒼白。 多汗, 鼻出血, 腹痛等也常為小兒風濕熱的早期表現。
二.心臟、心肌、心內膜、心包均可累及, 臨床上以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多見。
Advertisiment
(一) 心肌炎 輕者僅心率增快, 有輕度心電圖變化。 重者症狀明顯, 如胸悶、心悸, 氣促等, 甚至併發心力衰竭。 心肌炎一般表現如下:
1. 心率增快, 安靜或入睡時亦無明顯減慢( 一般正常情況下, 入睡後較醒時心率減慢 10~12次/分 ), 且與體溫升高的程度不成正常比例( 一般小兒體溫每升高 1 ℃ 心率約增快 10~15次/分, 風濕熱患兒心率增加超過此數 )。
2.心律紊亂 可出現過早搏動和心動過速。
3.心臟輕度或明顯擴大。
4.由於心臟擴大產生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 心尖區可聽到吹風樣收縮期雜音。
5.心音減弱, 第一心音低鈍( 因心肌收縮無力 )。 嚴重心肌炎時出現奔馬律。
6.心電圖改變 Q-T間期延長, P-R間期延長, S-T段下移或T波平坦或倒置。
Advertisiment
(二)心內膜炎 以二尖瓣最常受累,
主動脈瓣次之。
三尖瓣及肺動脈瓣很少累及。
心尖部出現Ⅱ~Ⅲ級吹風樣全收縮期雜音, 可伴有Ⅱ~Ⅲ級舒張中期雜音。 一般在急性期於二尖瓣區聽到的雜音可能由於心臟擴大產生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及狹窄所產生, 並不一定代表瓣膜已發生不可恢復的器質性損害。 但如急性期巳過, 病情明顯好轉, 雜音並不減弱和消失, 則將來發生二尖瓣關閉不全或狹窄的可能性較大, 但需觀察數月或數年始能決定, 因一般形成二尖瓣閉鎖不全需半年以上, 二尖瓣狹窄的形成約需2年時間。 若在主動脈瓣聽診區聽到舒張期雜音則有重要的病理意義, 一般很少消失, 說明主 動脈瓣巳發生器質性關閉不全。
Advertisiment
(三)心包炎 重症患兒可出現心包炎, 多與心肌炎及心內膜炎同時存在。 表現有發熱、心動過速、心前區疼痛、端坐呼吸及明顯呼吸困難。 早期於心底部可聽到心包摩擦音。 偶見有大量心包積液, 則心前區疼痛及心包摩擦音消失, 心音遙遠, 低沉, 心界擴大, 呼吸困難, 頸靜脈怒張, 肝臟增大, 出現奇脈( 吸氣時脈搏減弱 )。
三、多發性關節炎 特點為多發性及遊走性, 以膝、踝、腕、肘、肩等大關節為主, 小關節偶可同時受累。 局部出現紅、腫、熱、痛, 以關節痛為主, 伴活動障礙。 一般經治療後, 關節功能可完全恢復, 且不遺留變形和強直。 X線攝片, 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 骨質及關節面不受損害。
四、舞蹈病 發病年齡多在6歲以後,
Advertisiment
初起時易有感情衝動、神經過敏、喜怒無常, 繼之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自主的運動, 並有共濟失調, 以四肢動作最多, 不能持物, 不能解結鈕扣, 甚至不能進食, 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因顏面肌肉抽搐而引起奇異的面容和言語障礙。 時而伸舌、歪嘴、皺眉, 閉眼、聳肩、縮頸。 以上動作在興奮或注意力集中時加劇, 入睡後消失。 肌張力及肌力減弱。 亦見有限於一側者, 稱為偏側性舞蹈病。 一般病程為1~3個月, 有時可再發, 偶有延續年餘者。 舞蹈病是活動性風濕熱的主要表現之一, 可單獨存在, 或與其他風濕熱症狀同時並存, 但很少同時見於活動性關節炎的患兒。 一般不發熱, 血沉可正常或稍快,
Advertisiment
五、皮膚症狀
(一) 皮下結節 是風濕熱皮膚方面特異性改變, 多為0.2-2.0釐米, 豌豆大小的圓形結節, 與皮膚無粘連;能活動, 多無壓痛。 數目不等, 自數個至數十個, 可隆起於皮膚。 常見於肘, 腕, 膝, 踝等關節伸側骨質隆起或肌腱附著處, 亦有發生於頭皮或脊椎旁側。 往往呈對稱性分佈。 結節存在數日或數月不等。 一般經2~4周消失。 皮下結節為風濕活動的標誌, 常與心臟炎並存(圖11-1)。
(二) 環形紅斑 多見於軀幹及四肢屈側, 呈環形或半環形, 邊緣稍隆起, 呈淡紅色, 環內皮膚顏色正常。 此種紅斑常於摩擦後表現明顯, 一天之內可時隱時現, 消退後不遺留脫屑及色素沉著。
六、肺炎與胸膜炎 比較少見。多為非特異性滲出性改變,大都同時有嚴重心臟炎。
六、肺炎與胸膜炎 比較少見。多為非特異性滲出性改變,大都同時有嚴重心臟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