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保健>正文

孕9月胎位不正咋辦?

大約有百分之三的準媽媽可能在懷孕九個月時被診斷為胎位不正。 胎位不正, 該怎么辦?

張太太懷孕30周。 最近一次做b超后, 醫生告知她胎位不正, 胎兒呈臀位,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坐胎”, 這使原本打算自然分娩的張太太不免緊張起來, 心中充滿了不少疑惑:臀位能變成頭位嗎?我一定需要剖宮產嗎?

什么是胎位不正

胎位, 通俗地說就是指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 正常的胎位應該是胎頭俯曲, 枕骨在前, 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 醫學上稱之為“頭先露”。
這種胎位在分娩時一般比較順利。

而至于那些身體其它部位(如臀、腳、腿部甚至手臂)朝下,

Advertisiment
這種狀況就屬于胎位不正。 在異常胎位中, 臀先露(即臀部朝下)的比例最高。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 但胎頭由俯曲變為仰伸或枕骨在后方, 廣義上說也屬于胎位不正。

這些不正常的胎位, 等于在孕婦的分娩通道中設置了障礙, 因而容易導致產婦難產。

在懷孕8個月之前, 胎位不正是頗為常見的現象, 準媽媽們無須過于擔心。 隨著孕周的增加, 多數胎位不正的胎兒會自動轉位成正常, 胎頭在下的產位。 在產科的處理方面, 一般是以九個月(36周)懷孕仍為胎位不正的, 才確定診斷。 當準媽媽在懷孕九個月時確診為胎位不正的, 就必須與醫師討論采用何種分娩方式作為最佳的選擇。

Advertisiment

引起胎位不正的原因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松弛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 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范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 使胎頭銜接受阻。

如何矯正胎位

胎位不正在不同的懷孕周數有不同的發生率。 在懷孕五個月時, 約有33%的胎兒是屬于胎位不正的;而在八個月時, 胎位不正的發生率下降至8.8%;到了懷孕九個月時, 只有5%左右的孕婦被診斷為胎位不正。 這表示, 在懷孕中期發現胎位不正的胎兒, 大多會在足月時轉變成為正常的胎位。

通常, 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 只要加強觀察即可。 因為在妊娠30周前, 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 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

Advertisiment
胎兒有活動的余地, 會自行糾正胎位, 在孕30周后大多能自然轉為“頭位”。 然而一般而言, 若在妊娠30-34周還是胎位不正時, 就需要矯正了。

在孕期, 胎位不正不會對母兒帶來不良影響, 但它是造成難產的常見因素之一。 不過現代醫學完全有辦法進行處理。 下文以最常見的臀位為例來介紹一些產科矯正方法。

膝胸臥位操糾正

孕婦排空膀胱, 松解腰帶, 在硬板床上, 俯撐, 膝著床, 臀部高舉, 大腿和床垂直, 胸部要盡量接近床面。 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做l5分鐘, 連續做1周。 然后去醫院復查。

醫生為孕婦施行“轉向”

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 胎兒仍未轉向, 醫生就要考慮為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 讓胎兒翻轉, 使孕婦能順利分娩。

羊水量適中、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

Advertisiment
而且胎兒臀部并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 才適宜施行外轉術。 進行人工外轉胎位時, 醫生通常會給予孕婦以子宮放松的藥物, 然后由醫生在b超監測下行外轉胎位術。

值得注意的是, 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 操作時, 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 因此, 在科學技術發達、有條件做剖宮產的地區, 這個方法并不流行。

胎位不正的針灸治療法

針對胎位不正, 我國有針灸治療的成功先例。 用針刺至陰穴, 治療胎位不正, 每日1次, 每次l5~20分鐘, 5次為一療程, 適用于婦科檢查診斷為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胎位不正情況下的分娩

胎位不正的孕婦, 可能自然分娩嗎?

胎位不正的孕婦, 并非100%不能經陰☆禁☆道分娩。

Advertisiment

單臀位(即胎兒臀部朝下, 雙髖關節屈曲, 雙膝關節伸直)的孕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