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婦女在妊娠期間, 會發生廣泛性的瘙癢, 分娩后可自行消退, 在醫學上稱為妊娠期肝內膽汁郁積癥。 它是由于妊娠期的膽汁郁積和雌激素或黃體酣的作用, 引起膽紅質排泄紊亂而誘發皮膚瘙癢。 據有關資料表明, 在孕婦中瘙癢癥的發病率可達2% -4% , 是妊娠期較常見的病癥之一。
從臨床觀察發現, 孕婦并發瘙癢癥多在妊娠的后3個月, 有的可早至娃振3個月。 瘙癢程度因人而異, 輕重不等。 主要在腹部、四肢, 有的發于全身, 以腹部、掌趾瘙癢為主。 但皮膚無原發性皮疹, 可因搔抓而引起繼發性的表皮脫落。
Advertisiment
妊娠期肝內膽汁郁積癥對胎兒影響很大, 可使胎兒死亡率增高, 并可導致早產、胎兒宮內窘迫(窒息)和產后大出血等, 應引起孕婦的高度重視, 做好保健工作。
當孕婦發生瘙癢癥時, 不要用熱水、肥皂水擦洗, 要少吃辣椒、韭菜、大蒜等刺激性食物, 盡量少搔抓, 避免再剌激而加劇癢感。 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保持心情舒暢與大便通暢, 不可擅自亂用藥, 謹防發生胎兒畸形或藥物性皮炎。 輕度痛癢可外用0.1%地塞米松霜, 嚴重的宜用消膽安治療, 以降低血中膽酸濃度, 緩解瘙癢, 或用較安全的抗組織股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