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近日將在最新一期的《個性和個體差異》雜志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
這項研究成果表明,
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治療甲狀腺功能衰退的甲狀腺素和減肥藥丸會影響其后代的性取向問題,
會使他們更容易成為同性戀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
這份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
同性戀者的母親在懷孕時服用這兩種藥物的幾率是其他人的8倍。
Advertisiment
美國北達科他州買諾特州立大學的立.埃利斯教授和他的同事是在對5000多名美國和加拿大學生、同性戀者和女同性戀支持團體成員的母親進行了跟蹤調查后得出這一結論的。 此研究旨在發現女性在懷孕期間服用處方藥物與其后代的性取向之間存在的具體聯系。
研究人員發現, 女同性戀者的母親在懷孕期間服用合成的甲狀腺藥物的幾率至少是異性戀母親的5倍, 服用含有安非他命的減肥藥丸的幾率是異性戀母親的8倍。
Advertisiment
和以前的研究相一致, 這份研究結果顯示, 母親在懷孕前3個月內服用甲狀腺素和減肥藥丸對其女性后代的影響最大。 埃利斯教授說:“研究結果證實, 女性胎兒的性別取向更容易受到各種處方藥物的影響, 特別是在母親懷孕的前3個月。 ”對此, 英國神經病學研究協會的格倫.威爾遜博士表示, 此類藥物可以對大腦產生某種影響, 而這是決定性別取向的主要因素。 另外, 所有的藥物都能穿過胎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