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別人東西的行為在一些幼兒中時有發生, 如把幼稚園的玩具、用品、食品帶回家, 把小朋友的東西、鄰居家的東西據為己有等, 這種行為是不好的, 應該引起重視, 並應及時地進行教育與糾正。
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
首先要扭轉兩個錯誤的認識:
1.有的成人對孩子的此類行為抱無所謂的態度,
認為孩子小,
不會有不良動機,
沒關係,
甚至不聞不問,
這是完全錯誤的。
幼兒期是一個道德品質形成的基礎階段,
“苗不正,
則樹歪”,
從小形成的品行,
以後是很難糾正的。
孩子開始拿別人的可能是一時疏忽或欲望所致,
Advertisiment
2.有的成人對孩子的此類行為過於大驚小怪,
罵孩子是小偷,
甚至用打罵、懲罰來進行所謂的糾正,
這種做法不但不能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
只能損傷幼兒的自尊心。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採取以下做法:
1.首先應瞭解孩子發生此種行為的具體情況
孩子拿別人東西的具體原因是不盡相同的,
有的是因為一時的疏忽忘了放回去,
有的是因為一時的欲望,
有的可能是鬧著玩……,
因此應瞭解孩子拿別人東西是什麼情況,
為什麼要拿。
這樣就可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2.多進行正面教育
如給孩子講“拾金不昧”的故事,
Advertisiment
3.既堅持嚴格要求又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無論是何種情況都要教育孩子將拿回的東西歸還原主、原處,
並認識到不這樣做是不對的。
這一點應該毫不動搖地堅持,
但在做法上應慎重從事,
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如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孩子認錯,
不要使孩子處於被羞辱的境地,
應該想辦法使孩子在糾正錯誤中獲得積極的感受,
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地物歸原主,
然後肯定他主動認錯的表現。
4.幼稚園與家長配合進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