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候寒冷乾燥, 為抵禦寒冷, 人體內的腎上腺激素、甲狀腺激素分泌均會明顯增多, 以此來促進體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 讓身體發出更多的熱量。 因此, 冬季裡家長應多注意調理孩子的飲食。 合理進補可以增加孩子體內熱量的供給, 補充代謝損失的能量, 抵禦寒冷及疾病的侵襲。 但冬季為孩子進補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Advertisiment
1.食補為佳 冬令進補分藥補和食補兩種, 藥補主要是針對老年體弱及一些疾病患者的, 這是在食補基礎上選擇各種補藥, 以增強對人體的調補作用。 而食補以飲食調補為主, 即在冬季多吃些動植物蛋白及脂肪含量較高的食品, 像雞蛋、魚類、豆類、瘦肉等, 這些食物所含的蛋白質不但容易消化吸收, 而且富含氨基酸, 營養價值較高。 總的說來, 蛋白質供應量應限制在人體所需要的水準, 熱量增加部分, 應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應量來保證。
Advertisiment
2.對證施補 進補要對症, 不能千篇一律。 對易感冒、咳嗽的兒童, 食用黃芪、百合、核桃仁和甜杏仁熬的粥, 有補氣益肺的作用;對於厭食的兒童, 食用山藥、粳米等熬的粥, 有健脾開胃的作用;食用鴿肉粥、蝦米粥有強身健腎的作用;對於夜晚盜汗、形瘦肢冷、口渴便幹, 可採用以下食療:太子參10克, 蓮子15粒, 置碗內, 加冰糖和適量水隔水蒸至蓮肉酥爛即可。 一日一劑, 連服15天為一療程;對於因營養不良、缺鈣、佝僂病等引起的盜汗, 可用泥鰍200~250克, 用溫水洗去黏液, 去頭尾、內臟, 用適量菜油煎至黃色, 然後加水適量, 煮湯至半碗,
Advertisiment
3.藥補應得法 ①進補宜從小劑量開始, 逐步加量, 緩緩圖效。 ②遵循“通補則宜, 守補則謬”的原則, 即補而不膩, 補而不滯, 補而不守, 補的同時要配合宣通的藥物, 才能無害。 ③要注意有無禁忌症, 如當時患感冒、鬧腸胃病、得支氣管炎等急性病時, 則不宜進補。 ④要防止“閉門留寇”, 由於補藥分別有收斂、止血、止汗、止瀉、固攝等作用, 則不利於病邪的驅除, 故進補應不忘驅邪, 不忘治病, 並給病邪以出路, 將其排除體外。 ⑤藥補應適度, 祖國醫學認為, 兒童為稚陰稚陽、易虛易實的體質, 不能盲目進補, 否則易產生許多副作用。 如經常服用人參、燕窩之品, 易造成兒童性早熱及肥胖症等。
Advertisiment
4.注意補水 有不少家長認為冬季寒冷, 孩子出汗少, 可以少飲水, 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冬天雖然人體出汗少, 但組織液通過皮膚蒸發也可失去不少水分, 水分蒸發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呼吸時也會失水, 加上排便失水, 一天排出的水分約在1000毫升左右。 但冬季體內只要損耗5%的水分而未及時補充的話, 皮膚就會皺縮, 肌肉也會變得軟弱無力, 體內代謝產物滯留, 兒童很易感到疲勞、煩躁, 因此, 冬季給孩子補進充足水分, 對孩子健康成長也是很關鍵的。
推薦閱讀:孩子補鈣顧腎:三豆鮮乳酪 豆腐也可做麵條, 補鈣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