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相逢何必曾相似”發現孩子喜歡說謊話了。 兜裡裝了個橡皮泥, 問她從哪拿的, 她說是從家裡拿的。 問她是不是拿幼稚園的, 她說不知道。 和她說過很多次了, 幼稚園的東西不可以拿到家裡來。 她也說下次不拿了, 可是還會發現她的小包包裡會有一個橡皮泥、一個油畫棒什麼的。 你們的寶寶會這樣嗎?又要怎麼來教育她呢。
原因分析
在媽媽的潛意識裡, 一定有個字若隱若現, 只是她沒有勇氣直接說出來, 那就是“偷”字。 很多家長都經歷過類似的“事件”, 並且也都有過這樣的心理反應。 其實, 這真是小題大作了。
Advertisiment
原因一:無意行為——分不清“自己的”與“別人的”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 某件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還是“別人的”, 界限並不清晰。 他們很多時候只是單純地喜歡這件東西, 而將它放入囊中, 就像從路上撿回一個小瓶蓋一樣。 對於喜歡的玩具, 孩子可能在幼稚園沒玩夠;或者一直想玩, 但卻被別的小朋友“占”著;或者想“獨霸”這個玩具, 只能他自己玩。 總之,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不具備有意“偷拿”的意識和能力, 把幼稚園的東西拿回家, 大多是無意行為, 因此, 父母也大可不必“上綱上線”, 對孩子嚴厲斥責。
原因二:有意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差
Advertisiment
五六歲的孩子把幼稚園東西拿回家, 很多情況下, 都屬於有意行為了。 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已經有了“物權”的概念, 知道拿集體或別人的東西不對, 但他們會“明知故犯”, 因為喜愛某件東西, 卻很難控制自己的意念和行為, 而將其拿回了家。 而且, 因為是有意的, 所以拿回家的東西通常會“藏”起來, 不易被發現。
巧媽支招
支招媽媽:親親酷媽
當媽媽看到寶寶拿了幼稚園或別人的東西後, 先不要急著批評, 可以問問寶寶:“這個玩具真好玩, 是哪裡的(誰的)?”寶寶得到媽媽對玩具的認可, 自然會很高興地告訴你:“是幼稚園的(×××的)。 ”其實, 寶寶一般都明白這個玩具不是他的, 媽媽在肯定了寶寶的誠實後, 就可以因勢利導地告訴他:“這個玩具這麼好玩,
Advertisiment
最後, 媽媽應該在第二天去幼稚園後和寶寶一起把玩具交還給老師。 如果可能, 媽媽還應該提前和老師溝通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