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孩子學說話的問與答

孩子學說話的問與答

q:使用疊語會阻礙寶寶日后語文能力的發展嗎?

a:因為1歲以前的寶寶, 學習能力有限, 因此能真正吸收的信息也有限, 當他看到奶瓶時, 雖然能理解這是喝的奶, 但卻還無法完整表達意思, 這時使用疊語幫助寶寶認知是可行的方式, 因為很難的話語, 寶寶根本聽不懂。 但若是等到寶寶3、4歲, 還是使用疊語教他說話, 就有可能影響寶寶日后的語文發展能力。 所以3、4歲之后, 就要盡量減少疊語的使用, 換句話說, 爸媽必須按照寶寶的發展進度, 配合適當的教導方法, 才能讓寶寶順利學會說話。

Advertisiment

孩子學說話的問與答

q:放廣播或兒歌音樂給寶寶聽, 能幫助他學習說話嗎?

a:音樂可以讓心靈沉靜, 輕柔的曲調能舒緩心情, 不過當寶寶聽音樂時, 會有旋律進入腦海, 但語言的部分相對較少, 專家認為, 廣播或兒歌音樂說話的速度很快, 也不會隨著寶寶的喜怒哀樂, 而改變音調、速度或詞匯, 可是爸媽在跟寶寶互動時, 很自然地會因寶寶哭或笑, 有不同的反應和表情, 說話的聲音和用字也會跟著變化, 所以刺激寶寶說話的最佳方法, 還是透過爸媽和寶寶邊玩邊說話在一起最有效果。

q:寶寶的第一句話會隨照顧者的用語或腔調不同而改變嗎?

a:通常寶寶最先發出的聲音是「雙唇音」, 例如:b、p、m的音, 所以寶寶最常見的第一句話,

Advertisiment
會是「爸爸、媽媽」。 專家表示, 由于寶寶還聽不懂很多話, 只能靠著觸摸或觀察來學習, 而雙唇音的嘴型最容易辨別, 也較易模仿, 但如果寶寶是由爺爺、奶奶照顧, 他第一句話也可能是“爺爺、奶奶”而非“爸爸、媽媽”, 這就是環境帶給寶寶的影響。 在臨床個案中, 就曾經遇過爸爸每句話前面, 都會加一個不好聽的語助詞, 結果寶寶說的第一句話, 竟然就是這個字, 讓全家人都嚇了一跳, 可見言教的影響力有多大。

q:照顧者說方言或講話腔調較重, 會影響寶寶說話嗎?

a:這一定多少會有影響, 但說話有些許腔調, 并不會妨礙與人溝通的能力, 別人還是聽得懂, 等到進入幼兒園、小學之后, 寶寶開始走出家庭, 接觸外在環境, 跟他講話的人也更多,

Advertisiment
這時寶寶所處的環境, 也會改變他的說話習慣與方式。 專家表示, 學習是一連串的過程, 家庭是一個主要的部分, 但學校、社會的影響也很大, 因此并不會因為寶寶小時候的環境里有方言, 就影響寶寶說話。 當然, 如果寶寶的語言環境里完全是方言, 沒有其他語言環境, 成人后才接觸到其他語言環境, 有部分人會不能完全改變方言的腔調。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