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孩子成“龍”,還是成“蟲”

自孩子降生以後, 做父母的便盡心盡職地履行和承擔著家長的權利和義務。 吃飯、穿衣、出行、上學等等, 那一樣管不到都不行。 父母把子女看成一切希望所在, 一心撲在孩子身上。 他們少吃、少睡, 甚至放棄休息、娛樂及社會活動, 為了孩子成“龍”, 甘願作出自我犧牲。 家長對兒童教育工作的重視, 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之一。 然而父母一心企盼子女長進, 可天天盼, 月月盼, 孩子就是長進不大, 甚至更糟。 於是開始懷疑: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自己的作法對不對?家長們走進了一個愛的誤區:父母包攬了孩子一切可以做的事情,

Advertisiment
使孩子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 殊不知家長在包辦代替的同時, 也剝奪了本來就屬於孩子的權利, 喪失了獨立性和自信心。 給家庭教育帶來了負效應, 有悖於家長的初衷。

常言說得好:抱大的孩子不會走。 在日常生活中, 父母要放開手腳,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就應當鼓勵孩子獨立去做。 當孩子剛學會走路, 也正是想去嘗試階段, 因此免不了一次次跌倒, 這時應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再走。 5~6歲孩子已具備獨立處理生活中小事的能力, 父母不要再包辦代替, 讓孩子自己去做。 任何事都應抱有一半成功, 一半失敗的人生態度, 失敗中有成功, 成功中有失敗。 要把孩子看成是一個獨立的人,

Advertisiment
不能為了怕孩子吃苦、失敗、做不好而不讓他去做, 到頭來是什麼都還不會做。 父母要為孩子創造各種條件, 讓孩子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 孩子只有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得到鍛煉, 才能從日積月累的親身體驗中積累經驗, 增長才幹。 通過自己的力量發現新事物, 並且在豐富和積累社會生活經驗的同時驗證自己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同時, 父母怕孩子與人發生爭吵、打架或染上不良習慣, 禁止孩子與同齡兒童交往, 更不許帶夥伴回家, 也不許孩子外出, 這種愛護也是不對的。 兒童隨年齡的增長和活動範圍的漸漸擴大, 需要與同齡人交往, 因為, 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瞭解自己, 正確地評價自己, 還可以培養尊重別人、助人為樂的好品質。

Advertisiment
然而, 父母的封閉式教育, 讓孩子只生活在家庭的小圈子內, 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 將如何走向社會, 開創事業。 只能是閉目塞聽、膽小孤僻、沉悶憂鬱、懦怯拘謹的“蟲”。

當然, 對待子女也不能聽之任之, 放任自流。 既要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也要加以督促和引導。 既不無原則的遷就和百依百順, 也不主觀意斷橫加干涉。 使孩子能在困難前不急躁, 不氣餒;成功面前不驕傲, 虛心向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