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家長們請理解您孩子的稚氣

兒子一天天地成長, 我很欣慰, 可他那種讓我難以捉摸的性格, 卻更讓我擔憂。 說他內向孤僻又不像, 說他開朗又不全面, 難道性格也有中性之分?

兒子膽小, 是全家上下公認的。 沒滿月的時候, 他就能對周邊甚至連大人都沒有覺察到的聲響作出反應——驚跳起來。 我想著, 等到長大一點可能會好些。 可至今, 寶寶已經四歲半了, 情況還沒有改善。 平時, 我一人帶他在家時, 就連上趟廁所他也要跟著, 我阻止他, 他就叫“怕”。 在電視上看到長相不美觀的人, 他也叫“怕”, 孩子躲起來, 跟他解釋也無濟於事。

每當接送兒子,

Advertisiment
老師向我反應他在校情況, 我都是一臉的無奈。 在校進餐時, 沒夠到飯菜, 他也不主動跟老師講。 要小便時, 他認為沒有到老師規定的時間不可以去小便。 所以, 都有兩三次尿褲子的歷史啦!起床時, 不會穿戴的衣物, 也不會主動找老師或同學幫忙, 要等到其他同學幫他叫老師。 這種種現象都是由於他內向、膽小, 不善於表達嗎?我該如何去引導他?

兒子平時在家中, 不說能言善辯, 但至少也是想說就說, 可一到外面就不樂意表達, 也不愛搭理別人。 要他同其他小朋一起玩, 感覺總是很壓抑自己, 想玩但又覺得不好意思。 這著實讓我束手無策, 有什麼方法使我能更清楚地瞭解自己的寶寶?

一句話解讀——

這位四歲半的孩子內心世界是豐富的,

Advertisiment
他聰明、敏感, 但不彰顯;他依賴、膽小, 不愛交往;他是所有健康正常的孩子中的一個, 他充滿了稚氣、童真, 亟待家長的理解和正確引導。

束手無策的媽媽其實非常關注自己的孩子, 她看到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方式時是不冷不熱, 不內不外, 於是產生了疑惑:難道性格除了內向和外向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性格不成?的確, 人的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了的行為方式, 它的涵義豐富, 分類方式多種多樣, 它的形成也是漫長的, 尤其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人的性格是具有可塑性的。

孩子性格的逐步形成無不留下周圍環境的痕跡:小到一件玩具、家長的一句話會給孩子性格形成帶來一生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大到家庭人員結構、家庭氣氛, 以及社會的文化氛圍、宗教信仰等都可以對之造成深遠的影響。 因此, 家長要認識孩子的性格, 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需要家長慢慢理解。

1.家長要自省。

爸媽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當?為什麼孩子會膽小怕事?新生兒對外邊世界的強烈刺激會產生驚跳反射是正常現象, 叫做防禦反射, 就好像對刺激氣味作出打噴嚏的反應, 對刺激光線作出眨眼等反應一樣。 家長要分析孩子膽小的原因, 是否先天養成?還是有特殊事件引起孩子“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繩”的毛病呢?還是在日常的教育中, 家長太在乎孩子的安全、健康, 一點小事也要大做文章呢?孩子需要家長的照顧, 這是無可厚非的事實,

Advertisiment
但是,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挫折, 會跌跤, 家長對於這種情形應該抱有平常心, 例如, 孩子摔倒, 弄出血來。 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爬起, 鼓勵孩子表現勇敢, 不怕疼。 這樣, 在家長的榜樣示範和正確引導下, 孩子會克服膽小怕事, 養成勇敢獨立的性格。

2.家長、教師是否給予孩子太大的壓力?

孩子在幼稚園尿褲子的事, 家長要和幼稚園老師及時溝通, 分析個中原因。 如果沒有原發性疾病, 是否是後天造成?是否幼稚園老師太嚴肅?是否老師沒有經驗, 沒有講清楚要求?如果是的話, 家長可以提出合理的理由, 請老師特別關注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有尿意時, 及時提醒他上廁所。 當孩子不敢在課堂上發言時, 也要鼓勵孩子學習那些勇敢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主動積極的舉手發言, 老師對孩子的每一個小小進步都給予一定的鼓勵表揚。 讓孩子體會到老師在關心自己, 老師看到了自己的進步。 因此, 這裡的關鍵就是家長和老師的溝通, 達成一致意見後採取一定辦法, 通過觀察和教育讓孩子逐步改善膽小不敢主動溝通的毛病。

3.和孩子溝通需要技巧。

大多數家長總是以長者自居, 認為孩子小, 不懂事, 必須一切聽自己的指揮。 因此, 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 往往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不體恤孩子的心情, 以命令式口吻對待孩子。 在這種情形下, 孩子只有服從, 沒有表達自己願望的機會, 久而久之, 養成了一切聽從大人指揮, 不僅依賴大人, 而且和大人進行語言交流的機會也不多。 家長應該準確把握孩子的心態,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對話,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要讓孩子心悅誠服。家長要努力做好是孩子的朋友,交談時和孩子要平視,說話要委婉,讓孩子有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專家最終建議——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單獨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的合力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書,家長擔負著讀懂他,理解他的責任。孩子的稚氣意味著他要長大,但還沒有長大;他象小大人,但不是大人。他的很多作為會和成人不同。成人不能用要求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成人要能做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孩子的成長也是遵循量變到質變的原理,在看待孩子成績與缺點時,不作橫向比較,而應和孩子的過去比,孩子的成長可以在幾天裡被發現,也可以是幾周後才表現,更有可能是幾個月才會有飛躍,家長要努力配合,做好孩子發展的引導者,更要做耐心的觀察者,發現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鼓勵促進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家長應該準確把握孩子的心態,用商量的口吻與孩子對話,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要讓孩子心悅誠服。家長要努力做好是孩子的朋友,交談時和孩子要平視,說話要委婉,讓孩子有思考和表達的時間和機會。

專家最終建議——瞭解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某一方面的單獨努力就能一蹴而就。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的合力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本精彩的書,家長擔負著讀懂他,理解他的責任。孩子的稚氣意味著他要長大,但還沒有長大;他象小大人,但不是大人。他的很多作為會和成人不同。成人不能用要求成人的目光看待孩子,成人要能做換位思考,理解孩子。孩子的成長也是遵循量變到質變的原理,在看待孩子成績與缺點時,不作橫向比較,而應和孩子的過去比,孩子的成長可以在幾天裡被發現,也可以是幾周後才表現,更有可能是幾個月才會有飛躍,家長要努力配合,做好孩子發展的引導者,更要做耐心的觀察者,發現孩子的成長和進步,鼓勵促進孩子的成長和進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