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 每對年輕的父母都希望能生一個健康、聰明的孩子。 有一天,當孩子被確診為耳聾時,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對他們的心理和行為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家長的心、理反應和行為表現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是理智的還是非理智的,對聾兒的發展和前途至關重要。
一、常見的家長心態
(一)理智型面對聾兒, 他們也傷心難過, 甚至痛不欲生, 但他們能很快地冷靜下來, 去醫院或康復機構檢查、診斷, 如果被確認為感覺神經性耳聾, 就儘早地為孩子選配合適的助聽器,
Advertisiment
(二)非理智型一些聾兒家長產生的消極心理可表現為:攻擊、倒退、冷漠、否認、固執、焦慮、自責等等。 這種心態與行為對聾兒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1.以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不幸:因孩子耳聾這一打擊, 夫妻間出現對抗行為, 互相責備, 爭吵, 甚至轉而攻擊他人。
Advertisiment
2.盲目簡單地生育第二胎:夫妻發現孩子耳聾後, 不是積極診治、查明原因, 向有關醫務人員及專家進行遺傳諮詢, 而是在沒有得到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地生育第二胎, 由於缺乏基本的優生知識, 結果第二胎又可能是聾兒, 這就將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痛苦。
3.在悲傷的同時產生很深的自責心理:他們認為孩子耳聾是對自己的懲罰、報應, 是自己的過失, 因此一味地溺愛孩子, 表現為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 給予過分的關懷、照顧和遷就, 導致聾兒膽小, 任性, 不尊重別人, 自私自利, 甚至發生攻擊行為。
Advertisiment
4.盲目求醫, 貽誤康復時機:到目前為止, 對各種原因造成的感覺神經性耳聾還沒有好的治療辦法, 儘早選配助聽器是明智的做法。 一些家長聽不進醫生的忠告, 當孩子已被確診耳聾後, 他們還是徒勞地、固執地到處亂求醫。 他們道聼塗説, 輕信一些虛偽廣告(如:扎針、氣功、服藥等等), 結果是浪費了時間, 耗費了精力, 花費了錢財, 錯過了孩子儘早配戴助聽器以及學習語言進入有聲世界的時機。 當發現這一切都是徒勞時, 他們又追悔莫及, 恨自己何必當初。 例如:有位聾兒家長在孩子一歲時到聾兒語訓康復研究中心就診, 明確了耳聾的程度,
Advertisiment
5.不敢面對現實:一些家長, 甚至是些有較高文化的家長, 出於個人的自尊心或是為了逃避痛苦和煩惱, 不能正視、不願承認孩子耳聾這一事實, 用一些不正確的理由對孩子耳聾這一事實自圓其說: “孩子不聾, 只是說話遲。 ”延誤了孩子早診斷、早戴助聽器、早培訓的時機。
二、為孩子配戴助聽器後一些家長的心態?
1.花很多錢為孩子選配了助聽器以後, 一些家長的自責心理得到了補償, 認為自己已經為孩子付出了就行了,
Advertisiment
2.還有一些家長急於求成, 以為孩子戴上助聽器後很快就會像同齡兒童一樣說話, 期望值過高, 忘記了“一口吃不成胖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樣簡單的道理。 這些家長常會因為急於求成而喪失對孩子進行聽力語言訓練的信心。
三、家長應如何面對聾兒這一現實呢?
1.儘早求醫:當孩子被確診耳聾並由聾引起語言障礙時, 對很多家長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 這時,應當把自己悲痛的心理向親人、醫務人員傾訴出來,冷靜地聽取醫務人員的忠告,早選配助聽器,早進行聽力語言訓練,使孩子儘早融入主流社會。家長要學會排解自己的憂傷、焦慮心理,應當懂得生活的道路就是充滿著坎坷,如果與盲人、截癱、腦癱、精神障礙等等殘疾相比,聾兒比他們要幸運一些。
2.走訪成功的家長:看看其他聾兒戴上助聽器後是怎樣學會說話、怎樣進入正常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學習的,和這些家長交流,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這樣面對自己的聾兒,就會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
3.注意個性培養要把自己的聾兒當成健全孩子一樣培養、教育,不要處處想到他們“不能幹什麼”,時時提防,怕這怕那,過分地呵護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幹些什麼’,創造條件讓他們去探索,去遊戲,讓他們走出家庭,與其他兒童交往,在交往中發展各種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4.鼓勵語訓:選配好助聽器後,對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觀察孩子在聽力上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當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時要及時給與鼓勵,適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已有的進步,提高孩子學習語言的信心。媽媽應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流淚,傷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因聾兒的觀察力是很強的,父母臉色的變化都會引起聾兒心理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聾兒已經康復。這一事實說明,只要家長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醫務人員、教師以及社的理解、配合與支持下,絕大多數聾兒將聾而不啞,融入主流社會,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對家庭和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時,應當把自己悲痛的心理向親人、醫務人員傾訴出來,冷靜地聽取醫務人員的忠告,早選配助聽器,早進行聽力語言訓練,使孩子儘早融入主流社會。家長要學會排解自己的憂傷、焦慮心理,應當懂得生活的道路就是充滿著坎坷,如果與盲人、截癱、腦癱、精神障礙等等殘疾相比,聾兒比他們要幸運一些。2.走訪成功的家長:看看其他聾兒戴上助聽器後是怎樣學會說話、怎樣進入正常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學習的,和這些家長交流,學習他們成功的經驗,這樣面對自己的聾兒,就會樹立信心,看到成功的希望。
3.注意個性培養要把自己的聾兒當成健全孩子一樣培養、教育,不要處處想到他們“不能幹什麼”,時時提防,怕這怕那,過分地呵護孩子;而是要多想想孩子‘能幹些什麼’,創造條件讓他們去探索,去遊戲,讓他們走出家庭,與其他兒童交往,在交往中發展各種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4.鼓勵語訓:選配好助聽器後,對孩子要有耐心和愛心,觀察孩子在聽力上的每一點細微變化,當孩子有了一點點進步時要及時給與鼓勵,適時的鼓勵可以強化孩子已有的進步,提高孩子學習語言的信心。媽媽應避免在孩子面前過多流淚,傷心;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因聾兒的觀察力是很強的,父母臉色的變化都會引起聾兒心理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聾兒已經康復。這一事實說明,只要家長做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在醫務人員、教師以及社的理解、配合與支持下,絕大多數聾兒將聾而不啞,融入主流社會,成長為自食其力的、對家庭和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