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音樂發揮益智健腦的神奇魔力, 成為打開少年兒童心靈的鑰匙, 光知道益智原理和選曲原則還不行, 具體的實施, 有時與效果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1.樂曲的選擇
不同旋律、速度、力度的音樂,
對人體的生理、心理會產生不同的作用,
起到不同的益智效果。
一個人所屬的民族、家庭素質、文化背景、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也各不相同,
因此,
選曲不能千篇一律。
一般來說,
3歲以下的孩子多選用簡單、歡快、節奏感強不伴歌詞的音樂曲目,
3~6歲的孩子應選帶歌詞的歌曲,
鼓勵他們“聽”、“唱”結合;而學齡兒童一般選用純音樂作品,
Advertisiment
此外,
樂曲的選擇,
還要以孩子的生理狀態為依據。
例如消化功能不好,
厭食、挑食較明顯的孩子,
要選取和緩柔暢、莊重典雅的樂曲;大腦發育有輕度障礙,
反應遲緩的孩子,
應選擇輕鬆活潑的樂曲;如孩子體質虛弱,
易感冒、咳嗽,
則應選取慷慨激昂、恢弘博大的樂曲。
孩子的性格也應作為選曲時的參考。
孩子調皮好動,
注意力難以集中,
應選敦厚穩重、節奏平緩的音樂;性格內向,
少言寡語的,
則應選擇熱烈的樂曲;好哭,
容易傷感的孩子,
多選些開朗明快的樂曲。
2.時間的安排
音樂益智,
要持之以恆,
不能貪圖一時的效果,
Advertisiment
3.參與的方式
音樂益智對孩子來說,
有被動參與和主動參與兩類方式。
被動參與以欣賞樂曲為主,
可以採用身歷聲耳機收聽,
也可以用答錄機在室內或湖邊、林中等安靜、幽雅的環境中播放,
但孩子喜動厭靜,
對音樂不會有太大的興趣。
因此,
不能強迫他們規規矩矩地坐在椅子上,
一本正經地聽音樂,
可以在孩子遊戲或吃飯時,
甚至在做功課時播放。
有不少人認為做作業時開答錄機,
會干擾孩子的注意力,
影響作業的正確率,
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實踐證明:做作業時播放優美舒緩的樂曲,
只要音量適宜,
不僅不會影響學習,
還會使孩子對所做功課記得更牢。
Advertisiment
白天播放音樂,
音量控制在50分貝左右為宜,
而孩子在睡覺前、做作業時,
則應開到40分貝的音量,
這是最適合於人體功能的音量。
一般來說,
催眠、鎮靜情緒的音樂,
音量稍小一些;溫和、舒暢的樂曲,
音量中等,
約50~55分貝,
總的原則是讓孩子聽到音樂後不是嫌煩,
而是出現輕鬆舒適的感覺。
如學校讓孩子聽音樂益智,
可放在下課時、做體操時或課外活動時。
主動參與,
則要求少兒積極參與音樂實踐,
Advertisiment
據觀察,
性格外向,
好動不好靜,
愛幻想的孩子,
採用被動參與的方式較好;而性格偏於孤僻、內向的孩子,
則應積極誘導他們去主動地參與。
4.環境的選擇
運用音樂進行兒童智力開發,
實施時的環境十分重要。
環境佈置的合理,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
則達不到預期的成效。
對孩子們來說,
音樂益智時的場地必須整潔、美觀、寬敞,
Advertisiment
環境的色彩與益智也有關係。
在橙色或黃色為基調的環境中接受音樂,
會使人產生溫暖、歡暢的感覺;藍色或綠色能使人產生安全和鎮定感;淺藍色或白色能渲染出純潔的意境。
因此,
對性格內向、身體羸弱的孩子,
應佈置以紅、黃為主的興奮色彩:對急躁外向、調皮好動的孩子,
則應給他們以藍、綠等光線柔淡的鎮靜色彩的音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