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寫不完的作業

不完成作業, 這對大多數父母而言, 都是堅決不能允許的。 然而, 該如何扭轉這一局面, 他們卻始終束手無策。

 (媽媽雙手插腰, 大聲地咆哮起來:“你是故意的。 還不趕快寫作業!不寫完作業, 就別想睡覺!”軍軍一邊抽泣著, 一邊寫作業。 )

 一天晚上, 軍軍寫作業的時候, 東玩玩, 西看看, 都晚上九點了, 作業還沒有寫完, 為此, 媽媽非常著急。

 照他這種速度, 到十點也沒辦法完成。 那麼, 他的睡眠就不能保證。 其後果就是第二天早上賴床, 上課打瞌睡。

 在軍軍媽媽幾次嚴厲的催促下, 她那慢性子的兒子好像成心在考驗她的耐心一樣,

Advertisiment
仍然是不緊不慢, 做一會兒, 停一會兒, 半天也寫不完一道題。

 英新提示:軍軍磨蹭的行為目的是什麼?吸引注意, 還是另有隱情?

 看著兒子懶散的樣子, 軍軍媽媽胸中的怒火被一點點地點燃, 耐心已被徹底耗盡。

 她感到自己的身體猶如即將噴發的火山, 一切都不能阻攔它的爆發。

 突然, 她雙手插腰, 像一頭獅子一樣, 大聲地咆哮起來。

 “你是故意的, 對不對!”

 “你到底要磨蹭到幾點?還不趕快寫作業!!!”

 英新提示:面對孩子的磨蹭, 媽媽感到束手無策, 無暇理會孩子的行為原因, 武斷地認為孩子故意挑釁, 因而咆哮起來。

 事後她才意識到, 那一刻, 自己的面部表情一定是扭曲的, 聲音一定是尖利而刺耳的。

 軍軍“哇——”的一聲哭了。

Advertisiment

 “怎麼了?”

 “怎麼了?”外公、外婆聞聲趕了過來。

 “不許哭!趕快寫作業!”

 “不寫完作業, 就別想睡覺!”

 軍軍媽媽仍然像一頭失控的鬥牛一樣怒吼著。

 “別凶孩子, 別凶孩子。 ”

 “這學校也真是, 怎麼留這麼多的作業。 都這麼晚了還沒寫完。 ”

 “來, 來, 寫不完, 咱就不寫了, 睡覺去。 ”

 外公和外婆邊說, 邊幫軍軍收拾小書桌上的東西。

 軍軍一看有外公、外婆撐腰, 哭得就更委屈, 更大聲了。

 “不行!絕對不行!”

 軍軍媽媽氣憤極了。 她氣兒子的不爭氣, 更氣父母在教育兒子的問題上不站在自己一邊, 始終不能與自己形成統一戰線。

 於是, 她把矛頭對準了自己的爸爸、媽媽大聲地指責起來。

 “不能這樣袒護他, 他現在不完成作業, 學習不好。 將來怎麼辦?你們誰能為他的將來負責?”

Advertisiment

 英新提示:“點”的戰爭變成“面”的戰爭, 指責的物件擴散了。 軍軍媽媽在失去理智的情況下, 無法瞭解事情的真相, 也許孩子真的遇到了難題, 需要幫助。

 受過高等教育的外公、外婆一下子呆了, 他們大概沒有想到平時溫文爾雅的女兒會給他們扣這樣一頂大帽子。

 “哎——”外公搖了搖頭, 無奈地走出房門。

 外婆顯然是對女兒剛才的態度極為不滿。 “哼!”她怒氣衝衝地走出了軍軍的房間。

 隨後只聽得“砰”的一聲, 外婆憤怒地摔上自己的房門。 “嘩啦——”又使勁把房門插上。

 軍軍媽媽知道外婆是在向她抗議, 在向她示威。

 軍軍一看所有後援都走了, 知道說什麼都沒有用了。 他抽泣著扶了扶鼻樑上的小眼鏡, 又重新鋪開了作業本, 原本就瘦弱的他在燈下顯得更加單薄了。

Advertisiment

 軍軍媽媽呆呆地站在那裡, 真的是好傷心, 好生氣。

 “兒子你能理解媽媽嗎?我都是為你好呀。 ”一想到此, 她的心裡又感覺到一陣陣的懊惱:我這是怎麼了, 一點兒都不像是受過高等教育的, 爸爸、媽媽也一定很難過吧?

 軍軍媽媽的學習心得:

 生氣之後, 內疚、自責, 繼而陷入憂鬱的情緒低潮, 這種生氣、發脾氣的方式無法説明孩子解決問題。

(一)

 一個週六的晚上九點鐘, 軍軍媽媽發現兒子還房間裡做奧數作業, 正著急時, 就聽兒子大聲叫了起來。

 “媽媽, 媽媽——, 你來一下。 ”

 她走進兒子的房間, 只見兒子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 指著一道奧數題說:“媽媽, 這道題太難了, 我做不出來。 ”

 她拿起兒子的書, 認真地給他講解那道奧數題。

Advertisiment

 “明白了嗎?”講完後, 她問兒子。

 軍軍卻無精打采地搖著頭說:“不明白。 ”

 可她覺得自己講得挺清楚的, 怎麼能不明白呢?於是, 就耐著性子又給兒子講了一遍。

 沒想到, 軍軍卻一邊聽, 一邊打著哈欠。

 英新提示:軍軍向媽媽傳遞資訊——作業太多了, 並不是真的想請教媽媽, 顯示其行為目的——吸引媽媽的注意。

 第二遍講完後, 她又問兒子:“聽明白了嗎?”

 結果, 軍軍仍然搖著頭, 說:“不—明—白—!”

 她的怒火已經一點一點地被拱了起來。

 “你仔細讀一遍這道題, 你是不是連題目的意思都沒有搞懂呀。 ”她強忍著怒火說道。

 軍軍把椅子撤得老遠老遠的。

 軍軍媽媽覺得, 那距離對於視力好的人來說, 也未必能看得清楚, 更何況兒子還是個小近視, 他根本看不見書上的字。就忍不住問:“你看得見嗎?”

 “我看得見!”軍軍在椅子上邊伸懶腰,邊回答道。

 英新提示:媽媽不瞭解軍軍的真實意圖,使軍軍的行為目的升級,此時的行為目的是“爭取權利”。

 這時,軍軍媽媽想起了英新老師的提醒,就調整一下自己的思路。

 她知道再這樣下去,一定會控制不住自己,發脾氣的。

 再說,兒子一向成績很好,特別是數學。是不是這道題真的很難呢?

 想到這兒,她有意將話題一轉。

 “你今天一定很累,別做了,明天再說吧。”

 說完,她平靜地合上了兒子的奧數書。

 軍軍驚訝且有些按捺不住的高興地望著她。

 她沖兒子肯定地點了點頭。

 其實,這舉動連她自己都有些吃驚,“我竟然會有這麼大的耐心?我竟然能如此冷靜?”

 星期天,軍軍媽媽和朋友有約,回到家裡已經是晚上六點鐘了。一走進家門,就看見兒子正在興奮地看著漫畫書。

 “媽媽,我今天的作業全做完了。昨天的奧數也做完了。”兒子興奮地向她一一彙報著。

 這時,軍軍媽媽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

 英新提示:媽媽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退出衝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媽媽的信任下,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

(二)

 一個格外晴朗的午後,小小媽媽托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還沒坐穩,女兒就走過來,從背後拿出一個作業本,交給媽媽。

 “媽媽,老師讓你簽字。”

 小小怯生生地站在那裡。

 小小媽媽漫不經心地拿過作業,一看就大叫起來:“什麼?昨天的作業你沒完成?”

 “你幹什麼去了?是不是光顧著看動畫片了?”

 “我說你什麼好呀。哎!”

 英新提示:媽媽扮演了傳統的父母角色——批評者,忽視了孩子的感覺,完全沒有理會小小的沮喪,也不關心事情發生的原因,失去了教育的時機。

 小小知道自己沒理,也就只得低著頭,筆直地站著,聽憑媽媽的批評。

 見女兒不開口,媽媽似乎火氣更大了。

 “你倒是說話呀?”

 可小小依然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我沒法給你簽。你拿走吧!”

 說完,小小媽媽把作業本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摔,氣衝衝地進屋去了。

 看著自己的作業本,小小的眼淚嘩的一下流了下來,明天可怎麼交差呀。

 走進自己的房間,小小媽媽後悔極了。

 英新提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後,常常後悔。

 “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要對女兒發那麼大脾氣?幹嗎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帶回家來呢。”這時,她想起了英新老師教給他們的“積極傾聽”。

 小小媽媽的學習心得:

 通常父母與孩子溝通時,面對孩子由於能力不足或遭遇挫折、沮喪向父母表示的負性情緒,父母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在父母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處理情緒,壓抑產生的自殘和發洩造成的攻擊傷害更加重了情緒的負面影響,致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失望與恐懼等都是不好的、不應該的。在這種困惑中,父母扮演了傳統的角色:指揮者、說教者、萬能者、審判者、批評者、心理分析者和安慰者。對孩子橫加指責,批評說教,與孩子進行的是一種封閉式溝通,導致親子溝通障礙重重。

 積極傾聽,或稱反應傾聽,是一種開放式溝通,能夠幫助父母打開與孩子的心靈對話,尤其是孩子遇到挫折、沮喪等負性情緒時,更需要父母的積極傾聽。

 只有當父母誠懇地、不帶任何評價地聽孩子說話,像容器一樣完全地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接納並不表示贊同),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到父母的關注與愛,也才會毫無保留地向父母傾訴,父母也才有機會將孩子的感受經過整理後再回饋給孩子,一方面,幫助孩子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使孩子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將孩子的負性情緒化解了,同時也將自己的經驗順暢地傳遞給孩子,不會遭到孩子的抵觸和拒絕,形成良好的溝通之橋。孩子也在與父母的良好溝通中,學會了情緒的認識和管理,提高了情商。

 吃過晚飯,小小媽媽走到女兒面前,鄭重其事地說:“女兒,對不起。媽媽下午不應該發脾氣。”

 “你能原諒媽媽嗎?”

 小小聽了這話,吃了一驚。她本以為媽媽又要說她了。可沒想到會是這樣。

 她對媽媽笑了笑,點了點頭。

 “那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沒完成作業嗎?”

 見女兒還是一言不發,小小媽媽接著耐心地說:“媽媽幫你找找原因,看以後怎樣可以避免。”

 小小終於開口了。

 原來,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小還不太清楚該怎麼記作業。那天,一共有三項作業,可她只記了兩項。寫作業時,她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沒有完成作業。

 聽了女兒的訴說,小小媽媽更是慚愧。

 “對不起,媽媽錯怪你了。”

 又一次聽到媽媽的道歉,小小感動極了。她一下子撲進了媽媽的懷裡。

 過了一會兒,突然她抬起頭,問:“媽媽,以後我還記不全作業怎麼辦?”

 小小媽媽想了想,說:“小小,你不是很喜歡好看的本子嗎?那媽媽就送你一個好看的本子,專門記作業。晚上,媽媽還可以對照著幫你檢查。你說好嗎?”

 “好是好,可——,有些字我不會寫呀。”

 “那就寫拼音。”

 “對了,還要在書上做記號。這樣不是可以雙保險嗎。”

 “行!”小小爽快地答應了。

 從那以後,不完成作業徹底和小小說再見了。

 英新提示:媽媽傾聽小小的心聲,瞭解事情的原因,才有機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三)

 一天,我回到家裡,豆豆已經放學了,衣服也沒有換,正穿著白天的校服趴在小書桌上畫畫。書包原封未動地躺在沙發上,一看就知道還沒有寫作業。

 我習慣性地想張嘴對兒子說:“先別畫了,換衣服,快寫作業”。可英新說的話一下子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交易式溝通”。

 我忍住想要指揮兒子的念頭,放下書包,走到兒子的身邊。

 “兒子,你在畫畫嗎?”

 兒子抬起頭看著我說:“是呀”。

 我坐在兒子的身邊認真地看著兒子的作品。

 這時,婆婆走進來對我說:“豆豆媽媽,你回來了。快說說豆豆吧,從一放學就坐在這兒畫畫,作業也不寫。”

 我沖婆婆點了點頭說:“媽,我知道了”。

 我轉過身看著兒子,兒子有點兒理虧地望著我。一副等著挨訓的樣子。

 我儘量用溫柔而平和的聲音問兒子:“豆豆,你畫的是什麼?能和媽媽講講嗎?”

 英新提示:當父母的行為方式出乎孩子預料之外時,溝通的效果更佳。

 兒子歪著小腦袋瓜,奇怪地望著我。他沒有想到平時經常遷就他的奶奶都告狀了,可是,一向嚴厲的媽媽卻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催促他寫作業。兒子大概仍然是不太敢相信,就用低得不能再低的聲音說:“戰車。”

 拿起兒子的作品,我仔細用心地欣賞著。

 “兒子,你這戰車還有密碼鎖呢?”我感興趣地問道。

 這下,兒子可來精神了。

 “媽媽,這不是密碼鎖,這是指紋識別系統。要是指紋有錯誤的話,是進不了戰車的。”

 看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向我解釋著他畫的戰車,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自豪。我發自內心地高興。

 “兒子,你的畫真棒!戰車真先進。”

 兒子聽了,更加興奮了。

 “媽媽,我還畫機器人了呢?你要看嗎?”

 說著兒子又拿出另一張畫來。

 “豆豆媽媽,”婆婆又推門走了進來,她一看兒子還在畫畫,大吃一驚地說:“怎麼,豆豆還沒有開始寫作業?”婆婆疑惑地看著我。

 兒子仿佛也突然想起了寫作業的事兒,有點兒緊張地望著我。

 “媽,豆豆現在想畫畫,就讓他畫吧,等他想寫作業的時候再寫吧。”我輕輕地說。

 我的一句話讓婆婆和兒子都深感意外,他們張大了嘴巴看著我。

 我知道,他們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可這正是我想要的。

 “豆豆,你不是要給媽媽講你畫的機器人嗎?”我的一句話終於讓兒子回過神來。

 “媽媽,我真的可以想什麼時候寫作業,就什麼時候寫嗎?”

 兒子懷疑地看著我,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在我的臉上掃來掃去,似乎想從我臉上找到點兒什麼似的。

 “是啊。”我肯定地回答道。

 兒子一聽就興奮地跳了起來。“耶——!”

 英新提示:先寫作業,還是先畫畫,並不是原則問題,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實在不易。

 婆婆不信任的目光也在我臉上匆匆掠過,但似乎沒有找到答案。她邊搖著頭邊半信半疑地說:“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呢!”。

 (豆豆問:“媽媽,真的是可以想什麼時候寫作業,就什麼時候寫嗎?” “是啊。”我肯定地回答道。豆豆耶地一聲跳了起來,婆婆邊搖著頭邊半信半疑地說:“這怎麼可能?”。)

 我們這段簡短的對話,早就被老公聽在耳朵裡,記在心上。

 兒子在吃飯前一直都在興高采烈地畫著畫,我盡力地克制著自己,始終沒有催促他去寫作業。

 吃過飯,刷完了碗,我走進了兒子的房間,我驚喜地發現兒子十分自覺,正在認認真真地寫作業。

 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原來不用家長監督,孩子也是有主動性的。

 我也不由得變得興奮起來,一支自己平日裡最喜歡的歌曲不知不覺地就從我的口中飄了出來。

 第二天放學後,一進門,兒子就大聲地告訴我,在學校已經把作業提前做完了。

 我和兒子之間曾經有過約定,只要是作業全部做完了,時間是可以自主安排的。因此,整個晚上,兒子都在高興地玩著。

 好幾次我都差點脫口而出:“再多做幾道數學題,多背一些英語單詞。下個星期還有小測驗呢。”可我時時刻刻地在心裡提醒自己一定要遵守約定。

 英新提示:改變習慣是痛苦的,父母需要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恆,同時,也要給孩子成長的自由和空間。

 兒子高興極了,他一會兒畫畫,一會兒看書,一會兒又出來和爺爺、奶奶說幾句話。

 “豆豆,這麼長時間就這樣玩過去了,多浪費呀。”婆婆忍不住說到。

 “作業做完了,可以再去多做幾道奧數呀,或是背背英語單詞什麼的。”

 “我不!我早做完作業,就是為了想幹我自己的事情。”兒子堅決地搖了搖頭。

 婆婆求助地看著我,大概是希望我說服兒子再去學習一會兒吧。

 “媽,豆豆和我有約定,只要是完成了當天的任務,時間是可以自己安排的。”我笑著沖婆婆解釋說。

 一聽這話,兒子“耶——”地歡呼了起來,又跑去玩了。

 婆婆有些吃驚地望著我,她的目光中充滿著猜測和疑惑。

 兒子高高興興地玩了一個晚上,這可能是他開學以來玩得最痛快的一次。

 晚上,等兒子睡著了,老公走到我身邊,拍著我的肩膀對我說:“今天我真擔心,戰爭會再次爆發。可我沒想到,你竟能如此這般處理。真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嘍。”

 我拉著他走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光散落在眼前。

 “看,今晚的夜色多美呀!”

 這時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望著滿天閃爍的繁星,背靠在老公溫暖的懷抱中,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

 接下來的星期一,兒子在小測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語文、數學,英語都得了優星。我為兒子取得的成績高興,也為他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對自己負責而感到驕傲。

 英新點評: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完不成作業,很少有人認真地探討解決的辦法。當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出了問題,進而生氣、發脾氣、指責,甚至打罵,完全忽視孩子的感覺。

 孩子沒有按照父母期望完成作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許作業太多,也許作業太難,也許忘了記作業(小小),也許寫作業的順序不同(豆豆),也許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軍軍),也許……父母更應該瞭解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

 面對孩子的未完成做作業,父母更需要保持理智,積極傾聽孩子,接納和理解孩子遇到的沮喪和挫折,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他根本看不見書上的字。就忍不住問:“你看得見嗎?”

 “我看得見!”軍軍在椅子上邊伸懶腰,邊回答道。

 英新提示:媽媽不瞭解軍軍的真實意圖,使軍軍的行為目的升級,此時的行為目的是“爭取權利”。

 這時,軍軍媽媽想起了英新老師的提醒,就調整一下自己的思路。

 她知道再這樣下去,一定會控制不住自己,發脾氣的。

 再說,兒子一向成績很好,特別是數學。是不是這道題真的很難呢?

 想到這兒,她有意將話題一轉。

 “你今天一定很累,別做了,明天再說吧。”

 說完,她平靜地合上了兒子的奧數書。

 軍軍驚訝且有些按捺不住的高興地望著她。

 她沖兒子肯定地點了點頭。

 其實,這舉動連她自己都有些吃驚,“我竟然會有這麼大的耐心?我竟然能如此冷靜?”

 星期天,軍軍媽媽和朋友有約,回到家裡已經是晚上六點鐘了。一走進家門,就看見兒子正在興奮地看著漫畫書。

 “媽媽,我今天的作業全做完了。昨天的奧數也做完了。”兒子興奮地向她一一彙報著。

 這時,軍軍媽媽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

 英新提示:媽媽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時退出衝突,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媽媽的信任下,孩子有能力解決問題。

(二)

 一個格外晴朗的午後,小小媽媽托著疲倦的身體回到家,還沒坐穩,女兒就走過來,從背後拿出一個作業本,交給媽媽。

 “媽媽,老師讓你簽字。”

 小小怯生生地站在那裡。

 小小媽媽漫不經心地拿過作業,一看就大叫起來:“什麼?昨天的作業你沒完成?”

 “你幹什麼去了?是不是光顧著看動畫片了?”

 “我說你什麼好呀。哎!”

 英新提示:媽媽扮演了傳統的父母角色——批評者,忽視了孩子的感覺,完全沒有理會小小的沮喪,也不關心事情發生的原因,失去了教育的時機。

 小小知道自己沒理,也就只得低著頭,筆直地站著,聽憑媽媽的批評。

 見女兒不開口,媽媽似乎火氣更大了。

 “你倒是說話呀?”

 可小小依然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我沒法給你簽。你拿走吧!”

 說完,小小媽媽把作業本往桌子上重重地一摔,氣衝衝地進屋去了。

 看著自己的作業本,小小的眼淚嘩的一下流了下來,明天可怎麼交差呀。

 走進自己的房間,小小媽媽後悔極了。

 英新提示: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後,常常後悔。

 “我這是怎麼了?為什麼要對女兒發那麼大脾氣?幹嗎要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帶回家來呢。”這時,她想起了英新老師教給他們的“積極傾聽”。

 小小媽媽的學習心得:

 通常父母與孩子溝通時,面對孩子由於能力不足或遭遇挫折、沮喪向父母表示的負性情緒,父母不知道如何處理,因為,在父母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處理情緒,壓抑產生的自殘和發洩造成的攻擊傷害更加重了情緒的負面影響,致使他們錯誤地認為,失望與恐懼等都是不好的、不應該的。在這種困惑中,父母扮演了傳統的角色:指揮者、說教者、萬能者、審判者、批評者、心理分析者和安慰者。對孩子橫加指責,批評說教,與孩子進行的是一種封閉式溝通,導致親子溝通障礙重重。

 積極傾聽,或稱反應傾聽,是一種開放式溝通,能夠幫助父母打開與孩子的心靈對話,尤其是孩子遇到挫折、沮喪等負性情緒時,更需要父母的積極傾聽。

 只有當父母誠懇地、不帶任何評價地聽孩子說話,像容器一樣完全地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接納並不表示贊同),孩子才能真切地感到父母的關注與愛,也才會毫無保留地向父母傾訴,父母也才有機會將孩子的感受經過整理後再回饋給孩子,一方面,幫助孩子清楚地瞭解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也使孩子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將孩子的負性情緒化解了,同時也將自己的經驗順暢地傳遞給孩子,不會遭到孩子的抵觸和拒絕,形成良好的溝通之橋。孩子也在與父母的良好溝通中,學會了情緒的認識和管理,提高了情商。

 吃過晚飯,小小媽媽走到女兒面前,鄭重其事地說:“女兒,對不起。媽媽下午不應該發脾氣。”

 “你能原諒媽媽嗎?”

 小小聽了這話,吃了一驚。她本以為媽媽又要說她了。可沒想到會是這樣。

 她對媽媽笑了笑,點了點頭。

 “那你能告訴媽媽,你為什麼沒完成作業嗎?”

 見女兒還是一言不發,小小媽媽接著耐心地說:“媽媽幫你找找原因,看以後怎樣可以避免。”

 小小終於開口了。

 原來,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小小還不太清楚該怎麼記作業。那天,一共有三項作業,可她只記了兩項。寫作業時,她根本沒意識到自己沒有完成作業。

 聽了女兒的訴說,小小媽媽更是慚愧。

 “對不起,媽媽錯怪你了。”

 又一次聽到媽媽的道歉,小小感動極了。她一下子撲進了媽媽的懷裡。

 過了一會兒,突然她抬起頭,問:“媽媽,以後我還記不全作業怎麼辦?”

 小小媽媽想了想,說:“小小,你不是很喜歡好看的本子嗎?那媽媽就送你一個好看的本子,專門記作業。晚上,媽媽還可以對照著幫你檢查。你說好嗎?”

 “好是好,可——,有些字我不會寫呀。”

 “那就寫拼音。”

 “對了,還要在書上做記號。這樣不是可以雙保險嗎。”

 “行!”小小爽快地答應了。

 從那以後,不完成作業徹底和小小說再見了。

 英新提示:媽媽傾聽小小的心聲,瞭解事情的原因,才有機會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三)

 一天,我回到家裡,豆豆已經放學了,衣服也沒有換,正穿著白天的校服趴在小書桌上畫畫。書包原封未動地躺在沙發上,一看就知道還沒有寫作業。

 我習慣性地想張嘴對兒子說:“先別畫了,換衣服,快寫作業”。可英新說的話一下子浮現在我的腦海裡——“交易式溝通”。

 我忍住想要指揮兒子的念頭,放下書包,走到兒子的身邊。

 “兒子,你在畫畫嗎?”

 兒子抬起頭看著我說:“是呀”。

 我坐在兒子的身邊認真地看著兒子的作品。

 這時,婆婆走進來對我說:“豆豆媽媽,你回來了。快說說豆豆吧,從一放學就坐在這兒畫畫,作業也不寫。”

 我沖婆婆點了點頭說:“媽,我知道了”。

 我轉過身看著兒子,兒子有點兒理虧地望著我。一副等著挨訓的樣子。

 我儘量用溫柔而平和的聲音問兒子:“豆豆,你畫的是什麼?能和媽媽講講嗎?”

 英新提示:當父母的行為方式出乎孩子預料之外時,溝通的效果更佳。

 兒子歪著小腦袋瓜,奇怪地望著我。他沒有想到平時經常遷就他的奶奶都告狀了,可是,一向嚴厲的媽媽卻沒有批評他,也沒有催促他寫作業。兒子大概仍然是不太敢相信,就用低得不能再低的聲音說:“戰車。”

 拿起兒子的作品,我仔細用心地欣賞著。

 “兒子,你這戰車還有密碼鎖呢?”我感興趣地問道。

 這下,兒子可來精神了。

 “媽媽,這不是密碼鎖,這是指紋識別系統。要是指紋有錯誤的話,是進不了戰車的。”

 看著兒子津津有味地向我解釋著他畫的戰車,臉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自豪。我發自內心地高興。

 “兒子,你的畫真棒!戰車真先進。”

 兒子聽了,更加興奮了。

 “媽媽,我還畫機器人了呢?你要看嗎?”

 說著兒子又拿出另一張畫來。

 “豆豆媽媽,”婆婆又推門走了進來,她一看兒子還在畫畫,大吃一驚地說:“怎麼,豆豆還沒有開始寫作業?”婆婆疑惑地看著我。

 兒子仿佛也突然想起了寫作業的事兒,有點兒緊張地望著我。

 “媽,豆豆現在想畫畫,就讓他畫吧,等他想寫作業的時候再寫吧。”我輕輕地說。

 我的一句話讓婆婆和兒子都深感意外,他們張大了嘴巴看著我。

 我知道,他們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可這正是我想要的。

 “豆豆,你不是要給媽媽講你畫的機器人嗎?”我的一句話終於讓兒子回過神來。

 “媽媽,我真的可以想什麼時候寫作業,就什麼時候寫嗎?”

 兒子懷疑地看著我,兩隻炯炯有神的眼睛在我的臉上掃來掃去,似乎想從我臉上找到點兒什麼似的。

 “是啊。”我肯定地回答道。

 兒子一聽就興奮地跳了起來。“耶——!”

 英新提示:先寫作業,還是先畫畫,並不是原則問題,真正做到尊重孩子的選擇實在不易。

 婆婆不信任的目光也在我臉上匆匆掠過,但似乎沒有找到答案。她邊搖著頭邊半信半疑地說:“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呢!”。

 (豆豆問:“媽媽,真的是可以想什麼時候寫作業,就什麼時候寫嗎?” “是啊。”我肯定地回答道。豆豆耶地一聲跳了起來,婆婆邊搖著頭邊半信半疑地說:“這怎麼可能?”。)

 我們這段簡短的對話,早就被老公聽在耳朵裡,記在心上。

 兒子在吃飯前一直都在興高采烈地畫著畫,我盡力地克制著自己,始終沒有催促他去寫作業。

 吃過飯,刷完了碗,我走進了兒子的房間,我驚喜地發現兒子十分自覺,正在認認真真地寫作業。

 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原來不用家長監督,孩子也是有主動性的。

 我也不由得變得興奮起來,一支自己平日裡最喜歡的歌曲不知不覺地就從我的口中飄了出來。

 第二天放學後,一進門,兒子就大聲地告訴我,在學校已經把作業提前做完了。

 我和兒子之間曾經有過約定,只要是作業全部做完了,時間是可以自主安排的。因此,整個晚上,兒子都在高興地玩著。

 好幾次我都差點脫口而出:“再多做幾道數學題,多背一些英語單詞。下個星期還有小測驗呢。”可我時時刻刻地在心裡提醒自己一定要遵守約定。

 英新提示:改變習慣是痛苦的,父母需要耐心、毅力和持之以恆,同時,也要給孩子成長的自由和空間。

 兒子高興極了,他一會兒畫畫,一會兒看書,一會兒又出來和爺爺、奶奶說幾句話。

 “豆豆,這麼長時間就這樣玩過去了,多浪費呀。”婆婆忍不住說到。

 “作業做完了,可以再去多做幾道奧數呀,或是背背英語單詞什麼的。”

 “我不!我早做完作業,就是為了想幹我自己的事情。”兒子堅決地搖了搖頭。

 婆婆求助地看著我,大概是希望我說服兒子再去學習一會兒吧。

 “媽,豆豆和我有約定,只要是完成了當天的任務,時間是可以自己安排的。”我笑著沖婆婆解釋說。

 一聽這話,兒子“耶——”地歡呼了起來,又跑去玩了。

 婆婆有些吃驚地望著我,她的目光中充滿著猜測和疑惑。

 兒子高高興興地玩了一個晚上,這可能是他開學以來玩得最痛快的一次。

 晚上,等兒子睡著了,老公走到我身邊,拍著我的肩膀對我說:“今天我真擔心,戰爭會再次爆發。可我沒想到,你竟能如此這般處理。真是不能再用老眼光看人嘍。”

 我拉著他走到窗前,一輪皎潔的月光散落在眼前。

 “看,今晚的夜色多美呀!”

 這時我才第一次感受到,什麼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望著滿天閃爍的繁星,背靠在老公溫暖的懷抱中,我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望。

 接下來的星期一,兒子在小測驗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語文、數學,英語都得了優星。我為兒子取得的成績高興,也為他能很好地管理自己、對自己負責而感到驕傲。

 英新點評:

 我們常常聽到父母抱怨孩子完不成作業,很少有人認真地探討解決的辦法。當孩子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父母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出了問題,進而生氣、發脾氣、指責,甚至打罵,完全忽視孩子的感覺。

 孩子沒有按照父母期望完成作業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許作業太多,也許作業太難,也許忘了記作業(小小),也許寫作業的順序不同(豆豆),也許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軍軍),也許……父母更應該瞭解孩子沒有完成作業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

 面對孩子的未完成做作業,父母更需要保持理智,積極傾聽孩子,接納和理解孩子遇到的沮喪和挫折,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