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情商教育>正文

寶寶三歲前后該做的事

寶寶三歲前后該做的事

培養聰明寶寶始于專業評估

現在, 不少年輕父母傾注大量心血、尋找各種機會培養寶寶。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兒童發育行為醫學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童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金星明教授提出忠告——只有了解寶寶才能更好地培養寶寶, 也就是說, 首先應該請專業人士為寶寶作生長發育的評估, 知道寶寶所處的發育水平, 然后才能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培養。

調查中發現, 有些父母對評估不甚了解, 誤以為是智力測驗;還有些父母認為評估時“孩子太小,

Advertisiment
不聽指令, 即使測了也不準”。 金星明指出, 其實對3歲以前的寶寶, 不能把其基本能力稱為智力, 評估是建立在專業人員與孩子親善關系基礎之上、用孩子所喜愛的游戲方式進行的, 能準確反映其發展水平。 經過評估, 父母知道孩子的能力后, 才能聽從專業人士的預見性指導, 制定客觀的培養目標, 聰明寶寶訓練計劃才有針對性。

三歲之前學做人三歲之后學做事

針對現在社會上很流行的一種說法——“3歲以前是一生中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金星明指出, 父母更應該記住的是——“3歲以前是形成人生基本能力的重要時期”。 3歲以前學做人, 父母應該幫寶寶學做一個會吃、會睡、會走、會說的獨立人, 學做一個適應環境的社會人,

Advertisiment
讓寶寶有更多的機會主動探索環境, 而不是強迫寶寶學這學那, 讓他們失去天真與爛漫。

3~6歲是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少兒教育委員會副主任、武漢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楊健指出, 這段時期的教育必須圍繞四個基本學習目標——學會認知, 學會做事, 學會共同生活, 學會生存設計。 因此, 在這個階段, 家長不應該把重點放在對孩子技能、技巧的特色培訓上, 不要過早“定向”, 而是應該充分發掘兒童各方面潛能, 引導兒童去學習。

父母語氣會影響寶寶一生 看名人怎樣給孩子送禮 不犯錯孩子心理難長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