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八種生理狀態詳細解讀

剛出生的小寶寶又柔又嫩, 身體就像天上的雲一樣變化多端, 神秘莫測, 新媽媽時不時地就被他們的樣子嚇一大跳, 十萬火急地跑去看醫生, 但往往都是虛驚一場, 經常讓新媽媽喜淚交加。 看來做媽媽不是那麼容易和簡單, 新生的小生命就宛如一本深奧的書, 需要新媽媽認真地來解讀。

寶寶的呼吸有些“不對勁”

小寶寶睡覺了媽媽趕快抓緊時間休息。 過了一會兒, 無意間發現寶寶出氣有些不對勁, 好像在用肚子出氣, 而且一陣快一陣慢, 一會兒深一會兒淺, 有時甚至不出氣了。 媽媽嚇壞了, 寶寶這是怎麼了?

Advertisiment

媽媽不必驚慌, 這是新生小寶寶的正常情況, 因為他們的鼻腔、咽部、氣管和支氣管都比較狹小, 加之胸部的肌肉不夠發達, 肺部的彈性組織發育也不完全, 所以, 小寶寶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 而寶寶的胸廓運動較淺, 表現為呼吸時肚子一鼓一癟的, 看起來好像在用肚子呼吸。 而且, 小寶寶每次呼氣或吸氣的氣量都很少, 但他們新陳代謝非常旺盛的身體卻需要大量的氧氣, 因此, 小寶寶只好通過加快呼吸頻率來彌補, 大約每分鐘35?4次。 但是大腦的呼吸中樞發育還不夠艦群, 不能很有節律地控制呼吸頻率, 因此寶寶的呼吸深淺交替, 快慢不勻, 甚至有時暫停5?10秒鐘, 這種不規則的現象在入睡後會更為明顯。

專家叮囑:

Advertisiment

A.如果小寶寶的呼吸每分鐘超過60次, 則可能患上了新生兒肺炎, 應及時去看醫生。

B.小寶寶臉色青紫、臉色不好看, 或口吐泡沫, 也應及時看醫生檢查。

C.小寶寶是以腹式呼吸為主的, 所以不要把腹部束縛得太緊, 以免影響呼吸。

寶寶的身體抖動

媽媽好幾次在給小寶寶洗澡或者換衣服時發現, 寶寶的手、胳膊以及腿在顫抖著, 有時小下巴也抖動。 糟了!寶寶是不是有癲癇?要不就是缺鈣抽筋, 慌得媽媽趕快找醫生。

其實, 這種現象既不是癲癇, 也不是缺鈣, 而是一種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小寶寶的大腦組織還未完全發育成熟, 所以控制肌肉的功能尚不健全, 而處於從屬地位的皮質下中樞及脊髓, 在功能上卻相對地較為完善,

Advertisiment
因此小寶寶的動作均是通過它們來完成的, 並沒有完全受到最高級神經中樞大腦皮質的控制。 只有通過大腦皮質控制的運動才能達到最穩定、最協調, 而且是有目的的運動。 所以, 小寶寶常出現無目的、不自主的肌肉抖動。 但是隨著大腦功能的逐漸完善, 小寶寶就會出現有意識、有目的的動作, 這種不自主的抖動則會慢慢消失。

專家叮囑:

在寒冷季節要注意給寶寶保暖, 以免他受冷後抖動得更厲害。

尿布上出現血跡

媽媽在給剛出生幾天的寶寶換尿布時, 發現上面卻有紅色的東西, 仔細辨認, 原來是血跡, 太可怕了!這是怎麼搞的?

醫生看後告訴媽媽不用著急, 雖然確實是血液, 但寶寶並不是有病, 寶寶媽媽子宮裡時,

Advertisiment
受胎盤的影響, 雌激素保持在一定水準。 這種激素可刺激女嬰的生殖道黏膜增殖, 出現充血。 當臍帶被斷掉後, 由於從媽媽身體獲得雌激素的來源中斷, 所以使激素濃度隨之驟然減少, 通常在出生後的3?5天下降到最低水準, 因此失去了對生殖黏膜的支持作用, 子宮內膜因此脫落, 引起出血, 形成類似成年女性那樣的月經。 通常稱它為“假月經”。

由於出血量很少, 一般過幾天就會自然消退, 所以無須去找醫生診治, 可以用消毒紗布或棉簽輕輕拭去。

專家叮囑:

A.不能在局部貼敷料或敷藥, 這樣反倒容易引起刺激和感染。

B.如果出血量多且持續時間較長, 應及時去看醫生, 以便早排除新生兒血性疾病。

皮膚上出現大理石狀斑

Advertisiment

媽媽時常寶寶的身體、胳膊和腿上, 發現猶如大理石般、略帶藍色的花斑條紋, 尤其是溫度低的時候更為明顯, 不知因何而起?

正常情況下, 人的皮下深處分佈著很多細小的血管叢, 用來調節溫度變化, 因此這些血管網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 當環境溫度降低時, 這些深處的血管叢就會收縮, 使得管腔變小, 血流變得緩慢, 因而使這些血液滯留在表淺的靜脈血管叢中。 因靜脈血中氧含量較低, 所以血液的減色發暗、發藍、由於寶寶的皮膚非常薄, 所以從外觀上就可看到暗藍色的網狀花斑條紋。

專家叮囑:

當寶寶有某些內在的疾病時, 也可能出現這種花斑條紋, 因此, 在排除了問低使皮膚受冷的情況後, 如果花紋仍然不消失的話, 應帶寶寶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寶寶哭時臉色又黑又紫

來看望寶寶的人們都誇獎他,白白胖胖長得真可愛,媽媽聽了心裡樂滋滋。可寶寶每次一用力哭時,臉色馬上就像換了一個人,又黑又紫,叫媽媽心裡直擔心,寶寶會不會心臟有問題?

趕緊向醫生請教,醫生檢查後告訴媽媽無須太緊張,寶寶哭的時候臉色黑紫是正常的。因為臉上的顏色取決於血液中氧的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臉色顯得紅潤,反之則暗。而血液中的氧氣完全來自於肺部的呼吸,吸氣時,將空氣中的氧大量吸入到血液中,呼氣時則將身體內的代謝廢氣二氧化碳排出。當寶寶大哭時,拖長了呼氣時間,吸氣時間變得非常短,因而只有很少的氧氣進到血液中,然而,身體由於劇烈哭泣而消耗氧的量卻比平常倍增,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銳減,寶寶由此臉色變得黑紫。

專家叮囑: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不能劇烈哭泣,因為可能會導致嚴重缺氧,這樣很危險。

寶寶總是一驚一乍

剛出生的小寶寶,家裡或外面一有動靜,他馬上身體一激靈,睜開眼睛,身體似乎還有些震顫,胳膊和腿都往外伸展,然後把兩隻胳膊交叉抱在前胸,在把胳膊鬆開時常伴有啼哭,但在數秒鐘後即會消失。那樣子就好像受了驚一般,媽媽擔心寶寶的神經有問題,問醫生是否要治療。

新生的小寶寶在睡眠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其實這就是人類的本能性自我保護,用來防禦外界的傷害。由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全,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受到外界聲音的刺激後,並不能像成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時波及到由大腦控制的四肢肌肉神經纖維上,使興奮“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和抖動。3?4個月後,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功能的逐漸成熟,對刺激就不會這麼敏感了,這種保護性反應會慢慢消失。在寶寶出現驚跳時,媽媽只要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一個部位,都可使他安靜下來。

專家叮囑:

A.寶寶過了4?5個月後還出現驚跳反射,應及時去醫院做神經系統的檢查。

B.需要與新生兒驚厥區別開來。驚厥的表現為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地眨眼,反復做吸吮動作,臉部肌肉顫動,伴呼吸不規則及皮膚青紫,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趕快看醫生。

體重反而下降了

寶寶出生一周了,媽媽想知道他又長了多少克,於是用嬰兒體重計稱了稱,不由得大吃一驚,寶寶非但沒長,反而比出生時體重下降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沒有餵養好寶寶?可全家人都在兢兢業業地照料著寶寶的飲食,寶寶好像也吃得挺好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寶寶在出生後要排出胎便和尿液,還會吐出一些在出生時吸入的羊水,而且經皮膚和肺部呼吸又要失去一部分肉眼見不到的水分,再加之剛出生的寶寶進食量小,以上諸多因素使得寶寶的體重出現下降,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降至最低點,幅度比出生時減少3%?9%,但最多不會超過10%。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大多在出生後10天以後即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此後迅猛增長。

專家叮囑:

如果過了10天后,寶寶的體重仍不恢復,或體重下降得太多,可能有病理情況,應找醫生診察,以確定病因。

皮膚一片一片地脫皮兒

媽媽看見寶寶的皮膚又粗又幹,一點也不細嫩,還一片一片地往下脫皮兒,以為是自己或是丈夫的皮膚本身不好,現在遺傳給寶寶了,因此心裡挺憂慮。

其實大多足月出生的寶寶,都會在出生後的一兩天內出現這種脫皮,脫下的皮薄薄的,就像紙似的,可在手腕、腳踝處出現,有些甚至還擴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這是由於新生兒最表皮的角化層發育不成熟所致,加之連接表層和真皮的基地膜細嫩鬆軟,使兩者連接得不夠緊密。這種脫皮一般在出生後一周最為明顯,在此之後逐漸好轉。

專家叮囑:

給寶寶清洗時,勿過度使用洗護品,尤其是刺激性較大的用品,而應用溫和並具有保濕作用的護膚品滋潤皮膚,避免過度乾燥使皮膚出現裂口。

應帶寶寶去做進一步的檢查。

寶寶哭時臉色又黑又紫

來看望寶寶的人們都誇獎他,白白胖胖長得真可愛,媽媽聽了心裡樂滋滋。可寶寶每次一用力哭時,臉色馬上就像換了一個人,又黑又紫,叫媽媽心裡直擔心,寶寶會不會心臟有問題?

趕緊向醫生請教,醫生檢查後告訴媽媽無須太緊張,寶寶哭的時候臉色黑紫是正常的。因為臉上的顏色取決於血液中氧的含量的多少,氧含量高臉色顯得紅潤,反之則暗。而血液中的氧氣完全來自於肺部的呼吸,吸氣時,將空氣中的氧大量吸入到血液中,呼氣時則將身體內的代謝廢氣二氧化碳排出。當寶寶大哭時,拖長了呼氣時間,吸氣時間變得非常短,因而只有很少的氧氣進到血液中,然而,身體由於劇烈哭泣而消耗氧的量卻比平常倍增,所以血液中的氧含量銳減,寶寶由此臉色變得黑紫。

專家叮囑: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不能劇烈哭泣,因為可能會導致嚴重缺氧,這樣很危險。

寶寶總是一驚一乍

剛出生的小寶寶,家裡或外面一有動靜,他馬上身體一激靈,睜開眼睛,身體似乎還有些震顫,胳膊和腿都往外伸展,然後把兩隻胳膊交叉抱在前胸,在把胳膊鬆開時常伴有啼哭,但在數秒鐘後即會消失。那樣子就好像受了驚一般,媽媽擔心寶寶的神經有問題,問醫生是否要治療。

新生的小寶寶在睡眠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生理現象。其實這就是人類的本能性自我保護,用來防禦外界的傷害。由於寶寶的神經系統的發育還不完全,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有形成,受到外界聲音的刺激後,並不能像成人那樣在大腦皮層集中定位。而是使刺激同時波及到由大腦控制的四肢肌肉神經纖維上,使興奮“泛化”,因此引起胳膊和腿的動作和抖動。3?4個月後,隨著寶寶的神經系統功能的逐漸成熟,對刺激就不會這麼敏感了,這種保護性反應會慢慢消失。在寶寶出現驚跳時,媽媽只要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一個部位,都可使他安靜下來。

專家叮囑:

A.寶寶過了4?5個月後還出現驚跳反射,應及時去醫院做神經系統的檢查。

B.需要與新生兒驚厥區別開來。驚厥的表現為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地眨眼,反復做吸吮動作,臉部肌肉顫動,伴呼吸不規則及皮膚青紫,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要趕快看醫生。

體重反而下降了

寶寶出生一周了,媽媽想知道他又長了多少克,於是用嬰兒體重計稱了稱,不由得大吃一驚,寶寶非但沒長,反而比出生時體重下降了。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沒有餵養好寶寶?可全家人都在兢兢業業地照料著寶寶的飲食,寶寶好像也吃得挺好的,百思不得其解。

原來,寶寶在出生後要排出胎便和尿液,還會吐出一些在出生時吸入的羊水,而且經皮膚和肺部呼吸又要失去一部分肉眼見不到的水分,再加之剛出生的寶寶進食量小,以上諸多因素使得寶寶的體重出現下降,一般在出生後的3?5天降至最低點,幅度比出生時減少3%?9%,但最多不會超過10%。這種現象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大多在出生後10天以後即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此後迅猛增長。

專家叮囑:

如果過了10天后,寶寶的體重仍不恢復,或體重下降得太多,可能有病理情況,應找醫生診察,以確定病因。

皮膚一片一片地脫皮兒

媽媽看見寶寶的皮膚又粗又幹,一點也不細嫩,還一片一片地往下脫皮兒,以為是自己或是丈夫的皮膚本身不好,現在遺傳給寶寶了,因此心裡挺憂慮。

其實大多足月出生的寶寶,都會在出生後的一兩天內出現這種脫皮,脫下的皮薄薄的,就像紙似的,可在手腕、腳踝處出現,有些甚至還擴展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這是由於新生兒最表皮的角化層發育不成熟所致,加之連接表層和真皮的基地膜細嫩鬆軟,使兩者連接得不夠緊密。這種脫皮一般在出生後一周最為明顯,在此之後逐漸好轉。

專家叮囑:

給寶寶清洗時,勿過度使用洗護品,尤其是刺激性較大的用品,而應用溫和並具有保濕作用的護膚品滋潤皮膚,避免過度乾燥使皮膚出現裂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