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因素
1、對周圍世界的好奇。 這個階段的嬰兒, 是標準的好奇寶寶, 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 很容易因為分心, 而無法專心喝奶。
2、單一的食品寶寶吃膩了。 如果寶寶不是過敏兒, 那麼在四個月之後就可開始吃副食品了。 寶寶在吃了與牛奶不同的多樣化食物之後, 很可能會“喜新厭舊”, 變得不再只鍾情於“牛奶”這種單一口味的東西。
3、成長速度變慢。 此時的寶寶, 其成長速度較趨緩和, 對營養與熱量的需求不像之前那麼大, 因此不若新生兒時期愛吃。
4、開始長牙。 寶寶大約6個月左右開始長牙,
Advertisiment
5、對牛奶蛋白過敏。 嬰兒對牛奶蛋白不耐受或過敏, 也會出現因為進食嬰兒配方奶粉後腹部不適而不想喝奶。
6、生理性腹痛。 孩子生後4~6個月內, 比較容易出現一種導致嬰兒頻繁哭鬧的現象——嬰兒腸絞痛。 這種現象是由於孩子胃腸蠕動等功能尚未發育成熟而出現的生理性腹痛。
二、病理性厭奶
1、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 長期消耗較多熱量, 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欲減低, 這樣的嬰兒不能訴說哪裡不舒服, 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欲不振。 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 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 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Advertisiment
2、急性☆禁☆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 造成口腔疼痛, 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導致鼻塞, 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 也會厭奶。 還有急性腸胃炎, 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 孩子會哭鬧不安。
3、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 是敗血症的嬰兒。 人體在兩歲之前,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 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 例如肺部、中耳或腎臟, 由於白血球把關不嚴, 無法將細菌局限在原發部位, 細菌可能藉血液迴圈擴散出去, 併發全身性的感染, 稱為敗血症。
這時孩子會煩躁不安, 或昏昏欲睡, 不愛活動、呼吸急促或喘息, 體溫可能發燒也可能反而低於正常、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三、其它原因:
1、心理因素
由於從出生開始, 寶寶每天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
Advertisiment
2、不喜歡吃奶嘴
這是最常見的原因, 大多數的母乳餵養的寶寶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 在滿足地喂著寶寶的同時, 往往沒有料到讓他接受奶嘴是這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3、不喜歡奶粉的味道
嬰兒已習慣了清新淡雅的母乳, 而配方奶卻帶有一股奶腥味, 敏感的寶寶不能很快適應, 因而拒食。
4、餵奶方式不對
因為奶瓶的角度不當, 壓到舌頭, 使寶寶喝不到奶, 最好將奶瓶以45度角輕放到寶寶的嘴裡。
5、注意力分散
有一些好奇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