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吃藥必看九戒條

吃藥是為了治癒疾病, 但也有的時候, 父母用藥的方式是錯誤的, 反而損害了孩子的健康。

想想看, 當孩子的身體有點不舒服時, 比如咳嗽或者肚子痛, 你是不是會和其他很多父母一樣, 趕快拿出家裡的小藥箱, 找一種對症的藥給他吃, 因為你們自己就經常這樣找藥吃。 而且, 心裡還在想, 既然可以在藥店輕易買到藥, 何必費周折去醫院呢, 反正是非處方藥, 不會有大礙。
如果你們做的一切都很正確沒有差錯還好, 可有多少父母是專業醫生呢?這些非專業的"父母醫生", 很可能在給孩子吃藥時因為某種疏忽或錯誤,

Advertisiment
反而耽誤了孩子疾病的治癒速度, 甚至加重了病情。
下面有幾種常見的錯誤用藥方式, 是父母應該避免的:
錯誤一:用茶匙給孩子喂藥
如果父母每次都是用茶匙給孩子喂藥, 那麼將冒兩種風險--用藥過量或用藥不足。 用藥過量會損害健康, 而用藥不足又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如果一個茶匙一般容量是5毫升, 那麼在你給孩子喂藥時, 一個扁平的茶匙則可能量出4-9毫升之間的任一劑量。
正確做法:用帶有標準刻量的用具給孩子喂藥。 小嬰兒不會吞咽時, 可以用喂藥滴管,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喂藥器或專門給孩子用的藥匙。 這些東西在藥店可以買到。
錯誤二:沒有遵循"用前搖勻"的指示
如果在藥瓶的標籤上寫著用藥前搖勻,
Advertisiment
那一定是因為需要在使用前分散有效成分, 否則, 沒有搖勻就直接服用, 最先服用的2/3的藥液會比規定的濃度要淡, 藥性不足, 而剩下的1/3又太濃, 服用後會有損孩子的健康。
正確做法:遵循藥瓶標籤上的指示, 每次服用前先搖勻。
錯誤三:不必要地用藥
很多時候, 孩子喉嚨痛、流鼻涕或咳嗽是不需要服藥的, 即便你給孩子吃了非處方藥, 它也只能對付表面的症狀, 卻去不了病根。 例如孩子因為身體的某個器官感染細菌而發燒, 你給他吃退燒藥也只能讓他身體舒服一點, 卻不能治癒感染。
有的非處方藥還會帶來副作用, 比如治療感冒的藥物就常常引起孩子磕睡, 與其漫無目的地用藥, 還不如只針對困擾孩子的某種症狀 用藥。
Advertisiment
而且在給孩子同時服用幾種藥物前要仔細閱讀說明, 假如他們含有相同的成分, 一定要小心不要使孩子因為服用幾種藥物而造成某種成分的過量吸收, 這可能帶來身體的傷害。
正確做法:對症用藥, 減少不必要的用藥
錯誤四:沒有按孩子年齡用藥
給嬰兒和給幼兒用的藥物濃度是不同的, 比如同樣是撲熱息痛, 如果你給幼兒服用嬰兒劑量, 孩子服用的藥物有效成分就不足, 反之, 如果給小嬰兒服用了幼兒用劑量, 藥物的有效成分就過量了。 一兩次這樣的錯誤或許問題不大, 但如果長期這樣下去, 就會帶來肝臟的損害。
正確做法:每次給孩子服藥前, 都要非常仔細地檢查瓶貼上的劑量指示,
Advertisiment
嚴格按照年齡和體重計算服藥量, 而且, 不要隨便把成人用藥給孩子服用。
錯誤五:給嬰兒服用治療痢疾的藥物
隨便給嬰兒服用治療痢疾的藥物可能又造成便秘, 2歲以內的孩子服用此類藥物還可能帶來其他問題, 所以要謹慎使用。 另外, 換一個角度想, 腹瀉可以把消化系統內的黴菌排出體外, 而治療痢疾的藥物可以對付胃腸感染, 卻又可能導致黴菌在體內停留。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輕微腹瀉, 儘量給他吃流食, 若有必要也可以服用電解液。 在最開始的8到12小時內, 先暫停食用乳製品, 代之以清淡食物, 腹瀉很快就會好轉。
錯誤六:服用過期藥物
有些藥物比其他藥物的有效期要短, 更新更快。 服用已經過了有效期的藥物,
Advertisiment
很難把握它的作用, 也許失效不起作用, 也許藥性更強了, 這都對身體不利。
正確做法:為安全起見, 每3個月檢查一次家裡的藥箱, 把那些已經過期或拿不准的藥物及時清理掉。
錯誤七:在孩子睡前使用解充血藥
使用此類藥物的一種副作用是使孩子煩躁不安, 不易入睡。
正確做法:如果孩子流清鼻涕, 保持屋內濕度或洗一個淋浴都能讓他感到舒服。 採用這種物理的而不是藥物的方式就不會帶來副作用。
錯誤八:將藥品放進其他容器內
不要把一種藥放進其他的瓶子或小盒裡, 如果在新的容器上你做的標注不清楚, 比如名稱、服用劑量、有效期、副作用等等資訊寫得不明白, 很可能造成在使用的時候犯錯誤。 如果你給孩子服錯了藥物, 或者用量不足或過量,後果是很難預料的。
正確做法:保持藥物原來的包裝。
錯誤九:持續服用不見效的非處方藥
很多父母在扮演醫生的角色時,總是希望孩子吃了藥就會好,但如果在給孩子服用了一種非處方藥兩三天后還是沒有緩解或好轉,就不要再耽擱了,你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還有,孩子發高燒或劇烈腹瀉或嘔吐,都需要及時去醫院,由醫生來診斷並開處方。
正確做法:如果你給孩子服用的非處方藥不能緩解他輕微的症狀,帶他去看醫生。

或者用量不足或過量,後果是很難預料的。
正確做法:保持藥物原來的包裝。
錯誤九:持續服用不見效的非處方藥
很多父母在扮演醫生的角色時,總是希望孩子吃了藥就會好,但如果在給孩子服用了一種非處方藥兩三天后還是沒有緩解或好轉,就不要再耽擱了,你需要帶孩子去看醫生。還有,孩子發高燒或劇烈腹瀉或嘔吐,都需要及時去醫院,由醫生來診斷並開處方。
正確做法:如果你給孩子服用的非處方藥不能緩解他輕微的症狀,帶他去看醫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