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寶寶呼吸道的麻煩事

秋冬季節, 寶寶最易出現流涕、咳嗽, 家長們為此十分擔心。 寶寶呼吸道系統發育不夠完善, 當病菌來襲時, 不免出現各種呼吸道疾病, 而家長也是一次次地帶著寶寶到醫院就診。 為此, 呼吸內科專家李惠民主任特意為家長講講“寶寶呼吸道的麻煩事”

Top 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小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的感染, 主要侵犯寶寶的鼻部和咽部, 可診斷為 “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這些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寶寶患病時, 會出現哪些症狀?

若寶寶患病較輕,

Advertisiment
一般只有鼻部出現症狀, 表現為流清鼻涕, 鼻塞、噴嚏等, 有時也會出現流淚、輕咳或咽部不適, 在3~4天內便可自然痊癒。 但是, 如果感染已經涉及到寶寶的鼻咽部, 則會出現發熱、咽痛、扁桃體炎及咽後壁淋巴組織充血和增生, 有時淋巴結會輕度腫大。 嬰幼兒還易引起嘔吐和腹瀉。 此時, 便需要帶寶寶就醫。

當病情更嚴重時, 寶寶會表現為高熱, 體溫可達39~40℃, 伴有頭痛、全身無力、食欲減退、睡眠不安等。 同時, 出現由鼻咽部分泌物而引起的較頻繁的咳嗽、咽部紅, 發生皰疹和潰瘍時稱為皰疹性咽炎。 如波及扁桃體, 出現膿性滲出物稱為化膿性扁桃體炎, 咽痛明顯且全身症狀加重, 頜下淋巴結顯著腫大, 壓痛明顯。 部分患兒併發高熱驚厥和急性腹痛。

Advertisiment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藥小貼士

大多數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病毒感染。 對於病毒感染可多採用中藥治療, 抗生素無效, 應避免濫用。 但如果是併發混合感染(病毒感染合併細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應加用抗生素。 高熱時, 可用適量退熱藥, 但避免用量過大以免體溫驟降、多汗, 甚至虛脫。 如伴有咳嗽, 可口服適量中藥止咳藥。 如有鼻炎, 為了使呼吸道通暢, 保證休息, 可使用生理性海水噴鼻。

上呼吸道感染在中醫分為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兩型。

①風寒感冒:多見於較大兒童感冒初期, 表現惡寒、發熱、流涕、頭身疼痛、咳嗽有痰、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脈浮緊, 治以辛溫解表法。 中成藥可選擇如感冒清熱顆粒或兒感清口服液等。

Advertisiment

②風熱感冒:多見於嬰幼兒, 發熱較重, 或汗出而熱不解, 鼻塞、流黃涕、面赤、咽紅, 或咳嗽有痰, 舌尖稍紅, 苔薄白或黃白相間, 脈浮數或滑數。 治以辛涼解表, 清熱解毒法。 中成藥可選擇如豉翹清熱顆粒和小兒感冒顆粒等。

寶寶患病了, 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除了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之外, 爸爸媽媽們還應該注意寶寶的家庭護理, 讓寶寶及早恢復健康。

1. 注意休息

讓寶寶減少活動, 充分休息。 這有利於感冒早期恢復, 待症狀消失後再恢復活動。

2. 合理飲食

感冒發熱的寶寶很容易出現食欲減低、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表現, 飲食護理總體原則是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多給寶寶喝一些水和果汁。

Advertisiment

3. 環境適宜

保持房間空氣流通, 室內安靜, 盡可能增加寶寶的睡眠時間, 以減少能量的消耗。

4. 充足飲水

鼓勵寶寶多飲水。 水可以增加機體細胞代謝, 促進體內毒素排出, 有利於出汗和降低體溫。  寶寶的衣服和被褥不要過多過厚, 應穿寬鬆衣褲, 以利散熱。 寶寶服用退熱藥後, 會大量出汗, 衣被汗濕後應及時更換, 以免受涼而加重病情。

5. 退熱降溫

體溫在38.5℃以下, 應首先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無效且體溫繼續升高超過38.5℃時, 應給予退熱藥進行藥物降溫。

常用物理降溫方法有局部散熱降溫、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 局部散熱降溫包括頭部冷濕敷或頭部冰袋, 頭部冷濕敷指用冷濕巾敷于寶寶的額部, 應注意經常更換冰袋或冷濕巾。

Advertisiment
頸部、腋下及腹股溝置冰袋, 這些部位有比較大的血管, 將冰袋放在這些地方降溫效果較好。 洗溫水澡或溫水擦浴也可收到良好的降溫效果。

有哪些預防措施?

1. 積極鍛煉

經常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能增強體質,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2. 避免發病誘因

穿衣過多過少、室溫過高過低、天氣驟變、環境污染和被動吸煙等, 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誘因。 應儘量避免寶寶受到這些誘因的侵襲。

3. 注意營養和休息, 避免過度疲勞。

4. 避免交叉感染, 成人患者應避免與健康兒童接觸。

5. 藥物預防

反復呼吸道感染患兒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微量元素缺乏, 必要時可給予免疫調節劑或補充微量元素。

Top 2 急性支氣管炎

患有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寶寶大多先是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 因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控制,隨後寶寶便出現頻繁而較深的咳嗽。嬰幼兒因不會咳痰,所以多經咽部咽下。

寶寶患病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症狀輕的寶寶一般無發熱或只是低熱,嚴重者會發高熱達38~39℃。肺部可聞痰鳴音和中濕羅音。這些症狀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和食欲,甚至有的寶寶可能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有些嬰幼兒以反復喘息為主要表現,肺部可聞及喘鳴音,稱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常與病毒感染和過敏體質有關,部分日後成為哮喘,應引起家長注意。

寶寶患病了,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爸爸媽媽應及時帶寶寶就醫,以免因耽誤診療而使病情惡化。此外,正確得當的家庭護理對於寶寶病情的恢復,也是十分必要的。

1. 注意保暖:溫度變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寶寶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從而加重支氣管炎病情。因此,家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

2. 多喂水:寶寶患有小兒支氣管炎時,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導致水分流失增多,如果還伴有喘息,那麼經呼吸道也會丟失一些水分。所以,家長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這有助於退熱、濕化氣道和排痰。

3. 飲食: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會影響寶寶的胃腸功能,導致消化吸收不良。因此,家長對患兒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且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

4. 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和拍背,幫助患兒排痰。對於嬰幼兒,還應幫助翻身,使患兒保持半臥位,有利痰液排出。

5.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和採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乾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止煙霧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Top 3 小兒肺炎

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肺炎是因為其自身呼吸系統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易被粘液所阻塞等。此外,嬰幼兒的防禦功能尚未充分發育,容易發生疾患。這些因素不但使嬰幼兒容易發生肺炎,並且病情會比較嚴重。

寶寶患病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大多數小兒表現為較高的發熱,體溫在38~39°C。開始時,寶寶是頻繁陣發性咳嗽,逐漸出現咽喉部痰鳴音。咳嗽時可伴有嘔吐、嗆奶。同時,呼吸急促、增快,可達40~80次/分,常有呼吸困難表現,嚴重者呼氣時有呻吟聲。

此外,患兒可伴有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腹瀉等全身症狀。重症患兒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腦病等,危及患兒生命。

寶寶患病了,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到院就醫,寶寶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在家庭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一下幾點。

1. 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環境要安靜、整潔,要確保患兒休息充足,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使空氣比較清新,並保持一定溫度、濕度(相對濕度以60%為宜)。

2. 飲食。患兒因發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較多水分,因此,應給予充足水分,這樣也可使稠痰變稀,有利於痰液的排出。根據患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營養豐富、清淡和易於消化的食物,若寶寶伴有發熱,可給予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菜水、果汁等,退熱後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蛋糕之類的食品。

3. 翻身拍背。對於痰多的患兒,應儘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嬰幼兒不會咳痰,必要時需吸痰。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臥床不起的患兒應經常翻身,這樣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於康復。

4. 保持呼吸道通暢。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應及時為患兒清除鼻分泌物並吸痰,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如何預防寶寶不患病?

1. 讓小兒多到戶外活動,鍛煉身體,練習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增強抗病能力;多曬陽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預防感冒及流感發生;

2. 合理餵養,保證小兒營養充足,防止營養不良和佝僂病。

3. 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若有家人患感冒或其它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要儘量和嬰兒隔離,以避免交叉感染。

4. 接種肺炎疫苗。目前有三種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7價肺炎球菌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部分預防小兒肺炎的發生。

因病情沒有得到及時有效地控制,隨後寶寶便出現頻繁而較深的咳嗽。嬰幼兒因不會咳痰,所以多經咽部咽下。

寶寶患病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症狀輕的寶寶一般無發熱或只是低熱,嚴重者會發高熱達38~39℃。肺部可聞痰鳴音和中濕羅音。這些症狀會影響寶寶的睡眠和食欲,甚至有的寶寶可能發生嘔吐、腹瀉、腹痛等消化道症狀。

有些嬰幼兒以反復喘息為主要表現,肺部可聞及喘鳴音,稱為喘息性支氣管炎,常與病毒感染和過敏體質有關,部分日後成為哮喘,應引起家長注意。

寶寶患病了,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爸爸媽媽應及時帶寶寶就醫,以免因耽誤診療而使病情惡化。此外,正確得當的家庭護理對於寶寶病情的恢復,也是十分必要的。

1. 注意保暖:溫度變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寶寶支氣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從而加重支氣管炎病情。因此,家長要隨氣溫變化及時給患兒增減衣物,尤其是睡眠時要給患兒蓋好被子。

2. 多喂水:寶寶患有小兒支氣管炎時,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導致水分流失增多,如果還伴有喘息,那麼經呼吸道也會丟失一些水分。所以,家長應注意給患兒多喂水,這有助於退熱、濕化氣道和排痰。

3. 飲食:小兒患支氣管炎時,營養物質消耗較大,加之發熱及細菌毒素會影響寶寶的胃腸功能,導致消化吸收不良。因此,家長對患兒要採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給予清淡、營養充分、均衡且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質或流質飲食,如稀飯、麵條、雞蛋羹、新鮮蔬菜、水果汁等。

4. 翻身拍背:患兒咳嗽、咳痰時,表明支氣管內分泌物增多,為促進分泌物順利排出,可用霧化吸入和拍背,幫助患兒排痰。對於嬰幼兒,還應幫助翻身,使患兒保持半臥位,有利痰液排出。

5. 保持家庭良好環境:患兒所處居室要溫暖,通風和採光良好,並且空氣中要有一定濕度,防止過分乾燥。如果家中有吸煙者,最好戒煙或去室外吸煙,防止煙霧對患兒的不利影響。

Top 3 小兒肺炎

嬰幼兒時期容易發生肺炎是因為其自身呼吸系統生理解剖上的特點,如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纖毛運動差,肺彈力組織發育差,肺泡數少,肺含氣量少,易被粘液所阻塞等。此外,嬰幼兒的防禦功能尚未充分發育,容易發生疾患。這些因素不但使嬰幼兒容易發生肺炎,並且病情會比較嚴重。

寶寶患病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大多數小兒表現為較高的發熱,體溫在38~39°C。開始時,寶寶是頻繁陣發性咳嗽,逐漸出現咽喉部痰鳴音。咳嗽時可伴有嘔吐、嗆奶。同時,呼吸急促、增快,可達40~80次/分,常有呼吸困難表現,嚴重者呼氣時有呻吟聲。

此外,患兒可伴有精神萎靡,煩躁不安,食欲不振,腹瀉等全身症狀。重症患兒可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腦病等,危及患兒生命。

寶寶患病了,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家長應及時帶寶寶到院就醫,寶寶病情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在家庭護理方面,家長應注意一下幾點。

1. 密切觀察寶寶的體溫變化、精神狀態、呼吸情況。環境要安靜、整潔,要確保患兒休息充足,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使空氣比較清新,並保持一定溫度、濕度(相對濕度以60%為宜)。

2. 飲食。患兒因發熱、出汗、呼吸快而失去較多水分,因此,應給予充足水分,這樣也可使稠痰變稀,有利於痰液的排出。根據患兒的年齡特點,提供營養豐富、清淡和易於消化的食物,若寶寶伴有發熱,可給予流食,如人乳、牛乳、米湯、菜水、果汁等,退熱後可加半流質食物,如稀飯、麵條、蛋糕之類的食品。

3. 翻身拍背。對於痰多的患兒,應儘量讓痰液咳出,防止痰液排出不暢而影響肺炎恢復。嬰幼兒不會咳痰,必要時需吸痰。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家長應經常將小兒抱起,輕輕拍打背部。臥床不起的患兒應經常翻身,這樣也可使痰液容易咳出,有助於康復。

4. 保持呼吸道通暢。小兒患肺炎時,肺泡內氣體交換受到限制,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如果鼻腔阻塞或氣管、支氣管內有大量痰液,會影響空氣的吸入,加重缺氧。因此,應及時為患兒清除鼻分泌物並吸痰,以保持其呼吸道通暢。

如何預防寶寶不患病?

1. 讓小兒多到戶外活動,鍛煉身體,練習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增強抗病能力;多曬陽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預防感冒及流感發生;

2. 合理餵養,保證小兒營養充足,防止營養不良和佝僂病。

3. 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若有家人患感冒或其它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要儘量和嬰兒隔離,以避免交叉感染。

4. 接種肺炎疫苗。目前有三種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7價肺炎球菌疫苗和23價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能部分預防小兒肺炎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