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聽說過要讓寶寶訓練平衡, 但是為什麼要練習平衡, 該如何練習, 也許並不是十分清楚。 如果一個人的平衡能力不好, 會影響迷走神經的發展不足, 造成迷走運動神經核功能上的混亂, 一旦這些功能發展不完整, 孩子在將來的身體協調甚至於學習上都會產生嚴重的困擾。
平衡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 胎兒在母親體內將近五個月的胎位變化, 以及出生後經過翻身、坐、爬行、扶站, 一直到獨立行走等近一年的身體發展, 練習所有的神經組織, 筋骨, 肌肉和地心引力間的協調, 才能形成這種平衡能力。
Advertisiment
即使如此, 出生後的嬰兒仍需一年左右的時間, 才能學會站起來走路。 剛出生的嬰兒大約要到三個月左右, 才能在大人的扶持下, 短暫地坐立。 五個月左右嬰兒會主動翻身, 接下來便是七坐八爬, 這種以肚子為重心, 頭往上抬高, 前二肢可撐起的海狗式爬行, 稱為乳爬。 至於四肢都可撐高的爬行, 大多數都到十個月左右才會出現。 通常寶寶從初次爬行發展到四肢爬行, 大約需要四個月左右的時間。
Advertisiment
一般而言, 嬰兒爬行的時間不夠或太長, 都表示他平衡感有問題, 必須小心觀察。 大部分不會爬行的孩子, 多是因為懷孕期胎位不正造成的, 或是缺乏足夠的練習。 一旦孩子的平衡感不佳, 就會阻礙前庭平衡的發展, 進而影響日後的學習。
而最讓家長困擾的是多動症的孩子。 “多動”大都起因于平衡感失調, 多動兒多半很難靜下來, 經常會有注意力不集中, 衝動, 缺乏自製力, 散漫, 懶惰的症狀。 凡是明顯有這些傾向的孩子, 都被稱為多動兒。 在嬰兒期階段, “多動兒”表現出“經常嚴重哭鬧”, “不喜歡睡覺或睡不安穩”“非常早起”“要清醒過來卻又很困難”。 剛開始學會走路後便幾乎動個不停, 並且到處遊蕩, 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想碰,
Advertisiment
所以在嬰兒時期我們就要強化平衡感的活動, 這些活動不局限於平面, 並兼顧上、下立體型的運動, 甚至三百六十度的旋轉, 例如“小飛機”的親子遊戲, 簡單且操作性強。 還需注意動、靜狀態的平衡, 所以要求家長做到遊戲的多樣化。 前期雜誌已有介紹很多種適合家庭鍛煉的小遊戲。
其實, 平衡感是相當生活化的,
Advertisiment
孩子會走路以後, 平衡能力更會急速成長, 上下樓梯, 在不平的草地, 沙地上行走, 自己爬上沙發椅及桌子, 以及較大以後自己上床, 跨越門欄, 水溝等障礙物, 都有助於平衡能力的發展。 寶寶從事這些活動時, 由於不熟悉, 動作將會十分緩慢, 所以大人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 讓寶寶慢慢地從摸索中學習, 不要干涉太多, 才能建立寶寶對身體操作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