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孩子脫離母體, 是生命中第一次痛苦的分離, 沒有這次分離, 生命就無法發展。 這次分離是為了愛, 是為了另一個人的成長。
溫娜和老公一直恩恩愛愛地過著二人世界的日子。 轉眼到了三十歲, 她不知不覺地開始迷戀孩子, 一見到別人抱著的小孩就忘我地盯著看。
有一次坐地鐵去安定門, 在車上看到一個媽媽抱著一個小孩, 留著西瓜頭, 穿著一身紅花被面布做的民族風衣服, 蓮藕一樣的白胖胳膊……溫娜忘情地看著。 那個寶寶黑黑亮亮的眼睛竟然也不停地看溫娜, 還朝她笑。 到站了, 媽媽抱著孩子站起來朝門口走去,
Advertisiment
很長的一段時間, 溫娜的話題很多時候都是圍繞著孩子。 網上的, 別人講的, 朋友那裡聽來的……
終於有一天, 溫娜給老公說:“咱們要個孩子吧。 ”
老公不置可否地看著溫娜, 過了很久才說:“你想好了, 要了別後悔。 ”看來老公心裡還是有些擔心和糾結。 溫娜望著老公, 堅定地點點頭。
決定要孩子之後, 溫娜開始像高考一樣下工夫做功課, 注意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讓孩子聰明啊, 每天吃一勺核桃粉對孩子大腦發育好啊, 多吃蘋果將來孩子皮膚白啊……肚子裡的孩子八字還沒一撇, 溫娜就已經天天在包裡準備著各種各樣的營養食品, 弄得同事每天去她的包裡亂翻。
Advertisiment
終於有一天, 溫娜向同事們宣佈, 不要再來搶她的吃的了, 這些好吃的從現在開始要給自己肚子裡的孩子了。 同事們一通歡呼, 溫娜真的懷孕了。 三個月過去了, 溫娜的肚子一點變化都沒有, 但她還是自豪地使勁往外挺肚子, 同事王姐不以為然地說:“還早呢, 挺什麼挺。 ”
溫娜的老公也時不時地貼在妻子的肚子上跟孩子講話, 還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子熱情高漲地給孩子唱歌。 溫娜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給老公講肚子裡的寶寶今天做了什麼。
孩子就在溫娜的身體裡, 其實溫娜感覺孩子已經成為她的一部分, 一直沒怎麼想分離的事情。
終於到了那個時刻, 溫娜被推進了產房。 她生下了一個健康的女孩。
Advertisiment
感到疲憊不堪, 她沉沉地睡了過去。 一聲大哭把溫娜吵醒, 這才發現是自己的寶寶在哭, 老公急得在地上亂轉, 不停地問:“寶寶怎麼了?寶寶怎麼了?”溫娜對老公說:“把她抱給我, 我給她喂點奶試試。 ”老公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到溫娜的床上, 孩子一到溫娜身邊就張著
小嘴急切地在溫娜身上尋找。 溫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乳☆禁☆頭塞進孩子的嘴裡, 乳☆禁☆頭一含進寶寶的嘴裡, 寶寶就拼命地吸吮起來。 霎時有一種電流一樣的東西傳遍了全身, 溫娜也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 眼淚就差點流了出來, 從此溫娜再也不肯讓人把寶寶抱離她的身邊。 溫娜和孩子認識了。
Advertisiment
小西睡了, 溫娜就躺在旁邊摸著她的小手看著她睡覺。 有時小西會在睡夢中露出微笑。 每當看到孩子的笑容, 溫娜就像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一樣舒服。 有時孩子會沒有緣由地大哭, 當溫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時, 會急得渾身冒汗。 她想要馬上找到哭的原因, 好讓孩子舒服和安靜下來。 但很多時候, 除了抱著孩子搖晃, 她不知道還有別的什麼辦法讓孩子停止哭鬧。
孩子一點點長大了, 溫娜開始意識到自己必須學習一些好的育兒方法。
Advertisiment
書中有很多讓溫娜感興趣的教育理論, 這些教育理論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要按照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養育孩子, 這很符合溫娜的想法。 作為母親她能很自然地感覺到什麼對孩子是最好的。 於是她在家裡嚴格按照書上的方式對待孩子。 她發現, 對教育理論瞭解得越多, 就越擔心萬一做得不好給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
小西滿四個月時, 溫娜自己的產假也到了。 她不想丟掉奮鬥了很多年的工作。 多方權衡下, 她決定讓自己的媽媽來幫忙看孩子, 她認為跟自己的媽媽總是好溝通一點。
溫娜從老家接來了母親, 母親一進門, 衣服都來不及脫就急切地撲到自己的小外孫女面前, 嘴裡“乖乖、乖乖”地念叨著,笑眯眯地盯著孩子上下左右地打量著,好像怎麼也看不夠。溫娜有點納悶,母親又沒見過孩子,孩子也不是她生的,她怎麼那麼有感情,那種感情好像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還要強烈。
從此,母親一天到晚總是把外孫女抱在懷裡,連吃飯時也不願意放下。溫娜讓媽媽把孩子放下來讓孩子自己活動活動,或者在旁邊陪著她逗她玩玩就可以了,媽媽不聽,嘴裡還說:“我的寶貝外孫女,我怎麼捨得讓她自己躺著。”母親每天又是抱又是親,小西似乎粘在了姥姥懷裡。
溫娜很著急,她從書上瞭解到,孩子如果一直被這樣抱著,抱到兩歲就毀了。她耐心地給母親講了一些教育的原理,可無論她講什麼,母親都聽不進去。有時溫娜講得沒有耐心了,就會朝母親發火。兩代人的觀念衝突令家裡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媽媽覺得特別委屈,在一次吵架後媽媽竟然要扔下孩子回老家去。眼看母親的氣色也越來越不好了,溫娜也很心痛。沒辦法,溫娜跟老公商量再三,決定乾脆辭職在家帶孩子。
一轉眼小西快兩歲了,溫娜也要考慮小西上幼稚園的事了。她的一些朋友在孩子剛出生不久就在考慮上幼稚園的事。溫娜覺得沒那麼嚴重,到時候給孩子選一家能給孩子快樂的幼稚園就行了,學不學什麼都不要緊。可現在她真的面對這個問題時,她發現自己也有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樣的幼稚園才能給孩子快樂?
李躍兒貼心話:有很多家長千辛萬苦的參加各種各樣的育兒培訓,讀了很多育兒書,不惜重金早早地送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班,但卻苦於家裡跟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和保姆無法獲得這樣的提升,就會覺得痛苦和焦慮。
很多老人也的確一見晚輩就會喪失理性,把孩子帶出了很多問題,使孩子的發展也受到影響。所以如果不能夠自己帶孩子,就要想辦法提升保姆和老人帶孩子的能力。因為老人和保姆無法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培訓和讀書,所以不必給他們講很多的理論和道理,只要針對他們的不恰當的方式給他們規定該怎樣做就可以了。
比如:老人和保姆會認為孩子不餵飯就有可能吃不飽,追著給孩子吃飯,這時可以跟他們說讓孩子自己吃飯。如果他們總把孩子抱在懷裡,可以規定在孩子不哭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玩耍。當孩子稍一磕碰和摔倒,他們大驚小怪時,可以要求在孩子摔倒時大人不要大呼小叫,先假裝沒看見,等待孩子自己爬起來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要反復督導他們按照規定的方式去做,但態度一定要平和。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是向老人和保姆講了一大堆道理,而在講道理的時候他們已經很受傷害了,由此產生了抵觸情緒,後邊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了,最後受到損失的是孩子。為了孩子,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和看孩子的人搞好關係,迂回的解決養育方式的問題。
寶寶幾歲上幼稚園合適?溫娜在某親子論壇上看到有一個網名叫“丫丫娘”的媽媽的提問帖:想讓孩子兩歲上幼稚園吧,又覺得他實在太小,還常尿褲子尿床,去了幼稚園怎麼辦呢?想讓他三歲上幼稚園吧,可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剛兩歲就送幼稚園了,三歲上幼稚園會不會太晚?
“丫丫娘”的遊移不定和矛盾也正是溫娜此時的心理狀態,在“丫丫娘”的那篇帖子後面,有很多網友的回復。溫娜很仔細地看了這些回復,其中有一位網友是這樣說的:“其實按照年齡來分,幼稚園裡小班的孩子是3.4歲的,中班的孩子是4.5歲的,大班的孩子是5.6歲的。也就是說孩子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三歲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他需要一個更豐富、更寬闊的空間;三歲的孩子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也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和積累,這更有利於他快速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和新生活;另外,孩子自身的發展和能力具備了這樣一些基礎,這很容易讓他在集體生活中找到可貴的自信。”
溫娜想起她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是三歲半,幼稚園建議讓孩子上小班,這樣的話,她在班裡算是“大姐姐”,各方面的能力都應該不弱,便於她很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但是溫娜的朋友卻堅持讓孩子上中班,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本身比較聰明,能力也比較強,讓孩子跟著比她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幼稚園答應讓這個孩子去中班呆一段時間看情況。過了沒幾天,溫娜的朋友就去找園長,說還是讓孩子上小班吧,女兒跟大她半歲或一歲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力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最關鍵的是孩子很不開心,做什麼都是“尾巴”,以前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優勢”一下子全不見了。
好在朋友及時意識到了保護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什麼都重要。實際上如果孩子繼續跟著大她一歲的孩子們上,到了大班畢業的時候,她有可能因為年齡的問題,不能夠順利地上小學。
溫娜還瞭解到,現在有些幼稚園開始招收2.3歲的孩子,大家把這樣的班級叫做“小小班”,甚至還有收1.5.2歲孩子的“小嬰班”。溫娜覺得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沒人照顧的話,還是不能讓孩子這麼早就上幼稚園的。那麼小的孩子面對新環境,是不是像一個還沒足月就被揪出窩來的小幼崽?呦呦叫著找媽媽卻不知道媽媽在哪裡,這樣顯然對孩子很不合適。
假如媽媽打算帶孩子去親子中心或者早教中心參加活動,不要太在意孩子當天學會了什麼東西,老老實實在板凳上坐了幾分鐘等等,而應該觀察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否愉悅,如果孩子的狀態是輕鬆而高興的,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至少證明孩子是喜歡這種活動形式的,有了這樣高興的體驗,勢必對他將來順利地上幼稚園有很好的幫助。如果你從早教中心開始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比如指責孩子:你為什麼不聽老師的話呀?為什麼要隨便到處亂跑啊?人家都學小青蛙跳,你為什麼站在那裡像塊木頭啊?這幾乎等同於幫倒忙了。
溫娜還看了一個專業人士的講座光碟,其中有一段關於孩子幾歲上幼稚園是這樣說的:孩子最好是不上幼稚園而是在家成長到六歲,但前提條件是能和幾個同齡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家長還懂得為孩子發展創造條件。如果必須上幼稚園,那麼建議三歲上,因為三歲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媽媽離開還會再來,而自己也需要朋友並關注他人。身體的抵抗力和生活能力也進入了一個空前的轉折期,已經能夠應付群體生活了。
光碟裡還說:如果孩子在家的成長環境比較差,比如有家人過分嬌慣孩子,不能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者看管孩子的人不斷地干涉孩子,使孩子不能沉入到自己的發展行動中去,這樣會造成孩子將來的心智紊亂,就是上了幼稚園也不能很好地在幼稚園的集體環境中生活。還有的情況是,看管孩子的人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跟孩子交流,不給孩子機會去自由玩耍。這樣抱到兩歲,孩子就會失去探索能力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溫娜想起母親帶小西的方式,幸虧自己及時阻止。
那位專業人士說: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又無力改變,那最好是找到能很好幫助孩子,並能無條件愛孩子的幼稚園和保育中心,把孩子放到那裡比放到這些嚴重阻礙孩子發展的人手裡要好得多。
李躍兒貼心話
一般來說,孩子三歲上幼稚園是最合適的。針對那些學知識和讓孩子坐在那裡像小學生一樣上課的幼稚園來說,讓孩子在家玩到四歲再去上已經是很早的了。但是對於那些按照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給孩子以愛的幫助的幼稚園,如果家裡的環境不如幼稚園的成長環境好,孩子也可以兩歲半左右上幼稚園。因為在這樣的幼稚園裡,老師一般配備比例比較高,專門設有對小孩子照顧的老師。如果孩子在家裡不能獲得很好的幫助,那麼把孩子放在幼稚園對孩子是有好處的,所以早上還是有必要的。
嘴裡“乖乖、乖乖”地念叨著,笑眯眯地盯著孩子上下左右地打量著,好像怎麼也看不夠。溫娜有點納悶,母親又沒見過孩子,孩子也不是她生的,她怎麼那麼有感情,那種感情好像比自己對孩子的感情還要強烈。從此,母親一天到晚總是把外孫女抱在懷裡,連吃飯時也不願意放下。溫娜讓媽媽把孩子放下來讓孩子自己活動活動,或者在旁邊陪著她逗她玩玩就可以了,媽媽不聽,嘴裡還說:“我的寶貝外孫女,我怎麼捨得讓她自己躺著。”母親每天又是抱又是親,小西似乎粘在了姥姥懷裡。
溫娜很著急,她從書上瞭解到,孩子如果一直被這樣抱著,抱到兩歲就毀了。她耐心地給母親講了一些教育的原理,可無論她講什麼,母親都聽不進去。有時溫娜講得沒有耐心了,就會朝母親發火。兩代人的觀念衝突令家裡的氣氛越來越緊張,媽媽覺得特別委屈,在一次吵架後媽媽竟然要扔下孩子回老家去。眼看母親的氣色也越來越不好了,溫娜也很心痛。沒辦法,溫娜跟老公商量再三,決定乾脆辭職在家帶孩子。
一轉眼小西快兩歲了,溫娜也要考慮小西上幼稚園的事了。她的一些朋友在孩子剛出生不久就在考慮上幼稚園的事。溫娜覺得沒那麼嚴重,到時候給孩子選一家能給孩子快樂的幼稚園就行了,學不學什麼都不要緊。可現在她真的面對這個問題時,她發現自己也有點不太清楚,到底什麼樣的幼稚園才能給孩子快樂?
李躍兒貼心話:有很多家長千辛萬苦的參加各種各樣的育兒培訓,讀了很多育兒書,不惜重金早早地送孩子參加各種各樣的親子班,但卻苦於家裡跟孩子在一起生活的老人和保姆無法獲得這樣的提升,就會覺得痛苦和焦慮。
很多老人也的確一見晚輩就會喪失理性,把孩子帶出了很多問題,使孩子的發展也受到影響。所以如果不能夠自己帶孩子,就要想辦法提升保姆和老人帶孩子的能力。因為老人和保姆無法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培訓和讀書,所以不必給他們講很多的理論和道理,只要針對他們的不恰當的方式給他們規定該怎樣做就可以了。
比如:老人和保姆會認為孩子不餵飯就有可能吃不飽,追著給孩子吃飯,這時可以跟他們說讓孩子自己吃飯。如果他們總把孩子抱在懷裡,可以規定在孩子不哭的時候要讓孩子自己玩耍。當孩子稍一磕碰和摔倒,他們大驚小怪時,可以要求在孩子摔倒時大人不要大呼小叫,先假裝沒看見,等待孩子自己爬起來等等。類似這樣的問題要反復督導他們按照規定的方式去做,但態度一定要平和。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都是向老人和保姆講了一大堆道理,而在講道理的時候他們已經很受傷害了,由此產生了抵觸情緒,後邊的話根本就聽不進去了,最後受到損失的是孩子。為了孩子,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和看孩子的人搞好關係,迂回的解決養育方式的問題。
寶寶幾歲上幼稚園合適?溫娜在某親子論壇上看到有一個網名叫“丫丫娘”的媽媽的提問帖:想讓孩子兩歲上幼稚園吧,又覺得他實在太小,還常尿褲子尿床,去了幼稚園怎麼辦呢?想讓他三歲上幼稚園吧,可隔壁鄰居家的孩子剛兩歲就送幼稚園了,三歲上幼稚園會不會太晚?
“丫丫娘”的遊移不定和矛盾也正是溫娜此時的心理狀態,在“丫丫娘”的那篇帖子後面,有很多網友的回復。溫娜很仔細地看了這些回復,其中有一位網友是這樣說的:“其實按照年齡來分,幼稚園裡小班的孩子是3.4歲的,中班的孩子是4.5歲的,大班的孩子是5.6歲的。也就是說孩子滿三周歲上幼稚園小班是比較合適的,因為三歲的孩子在語言表達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正處於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他需要一個更豐富、更寬闊的空間;三歲的孩子在獨立生活能力方面也已經有了一些經驗和積累,這更有利於他快速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和新生活;另外,孩子自身的發展和能力具備了這樣一些基礎,這很容易讓他在集體生活中找到可貴的自信。”
溫娜想起她有一個朋友的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是三歲半,幼稚園建議讓孩子上小班,這樣的話,她在班裡算是“大姐姐”,各方面的能力都應該不弱,便於她很快地適應幼稚園的生活。但是溫娜的朋友卻堅持讓孩子上中班,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孩子本身比較聰明,能力也比較強,讓孩子跟著比她大一點的孩子一起,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幼稚園答應讓這個孩子去中班呆一段時間看情況。過了沒幾天,溫娜的朋友就去找園長,說還是讓孩子上小班吧,女兒跟大她半歲或一歲的小朋友在一起,能力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最關鍵的是孩子很不開心,做什麼都是“尾巴”,以前和同齡小夥伴在一起的“優勢”一下子全不見了。
好在朋友及時意識到了保護孩子的快樂和自信比什麼都重要。實際上如果孩子繼續跟著大她一歲的孩子們上,到了大班畢業的時候,她有可能因為年齡的問題,不能夠順利地上小學。
溫娜還瞭解到,現在有些幼稚園開始招收2.3歲的孩子,大家把這樣的班級叫做“小小班”,甚至還有收1.5.2歲孩子的“小嬰班”。溫娜覺得如果不是家裡實在沒人照顧的話,還是不能讓孩子這麼早就上幼稚園的。那麼小的孩子面對新環境,是不是像一個還沒足月就被揪出窩來的小幼崽?呦呦叫著找媽媽卻不知道媽媽在哪裡,這樣顯然對孩子很不合適。
假如媽媽打算帶孩子去親子中心或者早教中心參加活動,不要太在意孩子當天學會了什麼東西,老老實實在板凳上坐了幾分鐘等等,而應該觀察孩子當時的情緒是否愉悅,如果孩子的狀態是輕鬆而高興的,那就是最好的結果了!至少證明孩子是喜歡這種活動形式的,有了這樣高興的體驗,勢必對他將來順利地上幼稚園有很好的幫助。如果你從早教中心開始就給孩子太大的壓力,比如指責孩子:你為什麼不聽老師的話呀?為什麼要隨便到處亂跑啊?人家都學小青蛙跳,你為什麼站在那裡像塊木頭啊?這幾乎等同於幫倒忙了。
溫娜還看了一個專業人士的講座光碟,其中有一段關於孩子幾歲上幼稚園是這樣說的:孩子最好是不上幼稚園而是在家成長到六歲,但前提條件是能和幾個同齡孩子一起成長,而且家長還懂得為孩子發展創造條件。如果必須上幼稚園,那麼建議三歲上,因為三歲已經有了很好的理解能力,能理解媽媽離開還會再來,而自己也需要朋友並關注他人。身體的抵抗力和生活能力也進入了一個空前的轉折期,已經能夠應付群體生活了。
光碟裡還說:如果孩子在家的成長環境比較差,比如有家人過分嬌慣孩子,不能為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者看管孩子的人不斷地干涉孩子,使孩子不能沉入到自己的發展行動中去,這樣會造成孩子將來的心智紊亂,就是上了幼稚園也不能很好地在幼稚園的集體環境中生活。還有的情況是,看管孩子的人一天到晚把孩子抱在懷裡,不跟孩子交流,不給孩子機會去自由玩耍。這樣抱到兩歲,孩子就會失去探索能力和發展自己的能力。溫娜想起母親帶小西的方式,幸虧自己及時阻止。
那位專業人士說: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又無力改變,那最好是找到能很好幫助孩子,並能無條件愛孩子的幼稚園和保育中心,把孩子放到那裡比放到這些嚴重阻礙孩子發展的人手裡要好得多。
李躍兒貼心話
一般來說,孩子三歲上幼稚園是最合適的。針對那些學知識和讓孩子坐在那裡像小學生一樣上課的幼稚園來說,讓孩子在家玩到四歲再去上已經是很早的了。但是對於那些按照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給孩子以愛的幫助的幼稚園,如果家裡的環境不如幼稚園的成長環境好,孩子也可以兩歲半左右上幼稚園。因為在這樣的幼稚園裡,老師一般配備比例比較高,專門設有對小孩子照顧的老師。如果孩子在家裡不能獲得很好的幫助,那麼把孩子放在幼稚園對孩子是有好處的,所以早上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