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寶貝有時是不是一下子從可愛的小天使變成了一個小惡魔, 不是故意弄壞東西, 就是和你對著幹?你在為他們的行為感到生氣時, 是否知道這些破壞王、小搗蛋、小討厭, 其實內心正在感到沮喪、挫折和氣餒呢?你瞭解寶貝為什麼會這樣嗎?
可哥反常事件
可哥平時是個乖巧又活潑的小可愛, 但今天的她可有點不一樣, 滿臉的不高興, 爸爸媽媽做什麼都不順她的意。 比如說晚飯吧, 媽媽一連換了3種食物給她, 每次她都蠻橫地推開, 並且堅決地說:“不要不要!”甚至打翻了爸爸遞給她的牛奶。 任憑爸爸媽媽如何耐心地詢問、開導,
Advertisiment
寶寶今天不一樣?
相信許多爸爸媽媽都曾經有過同樣的疑問:“為什麼有時候我的寶寶會出現反常的情況?”“他的脾氣怎麼突然變得那麼壞, 處處和我們唱反調, 而且怎麼說都不聽?”孩子偶爾會出現某些“反常”的行為, 跟平日多數時間裡的他不一樣, 這個時候, 家長就有點不明白寶寶到底怎麼了, 甚至有點手足無措, 不知道怎麼辦。 許多家長認為理所當然的管教方式, 無論軟的硬的, 這時候施展出來居然全都無效, 而且寶貝做出的反抗會更加強烈, 嚴重的時候甚至會破壞親子感情, 造成親子間的緊張與對立。
Advertisiment
困惑加失望的父母通常不是棄械投降, 就是對孩子施以更強烈的處罰。 但是處罰有時候會讓孩子採取更糟糕的行為來報復或發洩, 家長只好使用更多的處罰, 這樣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不僅不能解決問題, 于自己于孩子, 都沒什麼好處。
不適應行為的目的
當孩子出現不聽話、反抗或故意搗蛋等不良行為時,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此時孩子的內心正存在沮喪、挫折、氣餒的情緒。 有些孩子感到挫折, 是因為他們希望獲得父母的關注與接納, 當他們無法通過持續的努力來博得父母的讚美時, 他們就會改用長輩不喜歡的行為表現, 提醒父母注意自己的存在。
專家認為, 孩子的每一種不良行為都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而表現出來的,
Advertisiment
引起注意與關心
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得到較多的注意與關心。 一般而言, 在正常的情況下, 多數的孩子會運用正向的方式來達到這個願望, 例如努力做個聽話的乖寶寶, 以獲取照顧者的讚美。 但如果這個方法失靈了, 他並沒有得到大人的關注, 依然被忽視, 他們就會傾向選擇用負面的方式解決, 如調皮搗蛋一番, 即使因此挨駡, 也比被冷落來得好。
家長可以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及行為的後果, 來判斷他是否有引人注意的目的。
Advertisiment
轉個彎, 這麼做
要教導這種刻意引人注意的孩子, 父母必須特別留意自己的反應, 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
◇ 當孩子想要運用不適當的行為達成目的時, 最好不要滿足他, 這樣的反應是為了讓他明白, 他可以用好的方法或正當的行為, 來提高自己的重要性。
◇ 多注意孩子好的行為, 當他表現出值得讚賞的行為時, 父母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
◇ 另一方面, 對於孩子有目的的行為, 我們也可以置之不理,
Advertisiment
◇ 還有一點很重要, 那就是不要太嬌慣孩子, 讓孩子認為自己應該是大家隨時注意的焦點。 如果寶貝有足夠的自信與安全感, 知道自己擁有許多愛與關懷, 他將會自然現出合理的行為, 而不是“別有所求”。 久而久之, 他會自動自發地表現良好, 而不是“條件交換式”地表現。 而父母給予孩子注意與關懷最恰當的時刻, 是當孩子並不期望被關注的時候, 這樣效果反而會很好。
追求“權利”與平等
喜歡追求權力的孩子喜歡自己當掌控一切的施令發號者, 因為唯有如此才顯得他的重要性, 所以他們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且令人覺得“任何人都別想勉強他做任何事情”、“最好照著他的意思做,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即使父母運用大人的權威,強制孩子就範,孩子雖一時無力抵抗,暫時順從大人的要求,但是心中卻忿忿不平,隨時準備“絕地反攻”。
以權威壓制孩子,只能得到短戰的“勝利”,卻會破壞彼此的感情,而且孩子的行為也不一定會得到改善。當孩子喜歡作對,惹得父母很生氣時,父母當然想糾正他,不過這些意圖很少會成功,因為父母愈嚴厲,孩子就愈反抗,不然就是先暫時妥協,然後出現更糟糕的行為,來“補償”之前所受的委屈。
轉個彎,這麼做
父母面對這類的孩子時,千萬不要先生氣,也要儘量避免涉入親子拉鋸戰。因為你越想運用權威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就越會讓孩子在無形中感受到權力的重要,甚會很嚮往權力。如此只會促使他一再表現出無理的行為,反而會逼你妥協,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他或許會轉向另一個極端的行為表現──報復洩憤。
用暴力行為發洩不滿
喜歡報復的孩子多半心裡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因此,他會以表現出暴力的行為或做出不惹人喜歡的事情,期望用這種激烈的手段,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轉個彎,這麼做
父母遇到這類型的孩子時,總是感到非常的難過和傷心。有時候,父母期望以更強硬的方法讓孩子道歉認錯,而使得僵局的場面一再上演。其實孩子這樣做,並不是他們生來就是個“搗蛋鬼”,比如可能是他們受到傷害或傷心失望後的表現,而不是天生就脾氣不好。父母如果能好好探究下孩子不適當行為背後的原因,就不至於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就被激怒。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採取“以牙還牙”的方式,對家中的小搗蛋鬼發脾氣或懲罰他,這時候更應該好好改善彼此的關係。
未達成目的,消極對抗
孩子長期在與父母的“鬥爭”中敗陣下來,總是不能達到目的,心裡或多或少會感到不服氣,但是礙於情勢(因為他長得不如你壯大,又必須倚賴你的照顧),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和大人“對抗”的時候,有些孩子會放棄“硬碰硬”的方式,轉而扮演弱者,表現出沒有行為能力的樣子,什麼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如亂丟玩具、不好好吃飯等等。
轉個彎,這麼做
面對這種採取消極反抗的“行為退化”孩子,父母最好避免對他做任何的批評或責駡,可將注意力轉到他的優點或其他的專長上,多加鼓勵、讚美,即使他只做出了小小的進步也要為他感到高興,只要孩子出現改善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要吝嗇對他的稱讚。
引導“小搗蛋”走上正途
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大多是基於內心的挫折、氣餒或對自己的信心不足,當他覺得自己不被關心、失去地位,便會產生挫折感。比他們想要表現出讓父母讚美的行為,但是如果無法獲得他想要的,他就會採取討人厭的方式,來換取大人的注意。
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一但找出他想達到的目的,就可以“對症下藥”,引導他的個性往正確、討人喜歡的方向成長。有時候他們是憑著直覺反應,所以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出這些不恰當的行為,這時候父母就得自己觀察猜測了,而不要一味地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
你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必須先改變自己對待他的態度。雖然他的調皮搗蛋等不適當的行為不是大人教的,但是大人的反應若不適當,便會“鼓勵”他繼續出現這類型的行為反應。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是否適當?是不是自己也常常憑一時的情緒或運用權威使孩子就範呢?想要讓孩子不再是個小搗蛋,身為父母的你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哦!
即使父母運用大人的權威,強制孩子就範,孩子雖一時無力抵抗,暫時順從大人的要求,但是心中卻忿忿不平,隨時準備“絕地反攻”。以權威壓制孩子,只能得到短戰的“勝利”,卻會破壞彼此的感情,而且孩子的行為也不一定會得到改善。當孩子喜歡作對,惹得父母很生氣時,父母當然想糾正他,不過這些意圖很少會成功,因為父母愈嚴厲,孩子就愈反抗,不然就是先暫時妥協,然後出現更糟糕的行為,來“補償”之前所受的委屈。
轉個彎,這麼做
父母面對這類的孩子時,千萬不要先生氣,也要儘量避免涉入親子拉鋸戰。因為你越想運用權威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就越會讓孩子在無形中感受到權力的重要,甚會很嚮往權力。如此只會促使他一再表現出無理的行為,反而會逼你妥協,如果這個方法行不通,他或許會轉向另一個極端的行為表現──報復洩憤。
用暴力行為發洩不滿
喜歡報復的孩子多半心裡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因此,他會以表現出暴力的行為或做出不惹人喜歡的事情,期望用這種激烈的手段,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轉個彎,這麼做
父母遇到這類型的孩子時,總是感到非常的難過和傷心。有時候,父母期望以更強硬的方法讓孩子道歉認錯,而使得僵局的場面一再上演。其實孩子這樣做,並不是他們生來就是個“搗蛋鬼”,比如可能是他們受到傷害或傷心失望後的表現,而不是天生就脾氣不好。父母如果能好好探究下孩子不適當行為背後的原因,就不至於一看到孩子的不良行為,就被激怒。在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父母最好不要採取“以牙還牙”的方式,對家中的小搗蛋鬼發脾氣或懲罰他,這時候更應該好好改善彼此的關係。
未達成目的,消極對抗
孩子長期在與父母的“鬥爭”中敗陣下來,總是不能達到目的,心裡或多或少會感到不服氣,但是礙於情勢(因為他長得不如你壯大,又必須倚賴你的照顧),在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和大人“對抗”的時候,有些孩子會放棄“硬碰硬”的方式,轉而扮演弱者,表現出沒有行為能力的樣子,什麼都不願意自己動手,如亂丟玩具、不好好吃飯等等。
轉個彎,這麼做
面對這種採取消極反抗的“行為退化”孩子,父母最好避免對他做任何的批評或責駡,可將注意力轉到他的優點或其他的專長上,多加鼓勵、讚美,即使他只做出了小小的進步也要為他感到高興,只要孩子出現改善的行為,父母千萬不要吝嗇對他的稱讚。
引導“小搗蛋”走上正途
孩子調皮搗蛋的行為,大多是基於內心的挫折、氣餒或對自己的信心不足,當他覺得自己不被關心、失去地位,便會產生挫折感。比他們想要表現出讓父母讚美的行為,但是如果無法獲得他想要的,他就會採取討人厭的方式,來換取大人的注意。
多觀察孩子的行為,一但找出他想達到的目的,就可以“對症下藥”,引導他的個性往正確、討人喜歡的方向成長。有時候他們是憑著直覺反應,所以不一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出這些不恰當的行為,這時候父母就得自己觀察猜測了,而不要一味地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樣?”
你想要改變孩子的行為,必須先改變自己對待他的態度。雖然他的調皮搗蛋等不適當的行為不是大人教的,但是大人的反應若不適當,便會“鼓勵”他繼續出現這類型的行為反應。反省自己對孩子的態度是否適當?是不是自己也常常憑一時的情緒或運用權威使孩子就範呢?想要讓孩子不再是個小搗蛋,身為父母的你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哦!